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这是今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又一大难点。事业单位属于二次分配,不像企业初次分配那样绩效评估看得见摸得着,相反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评估难度很大。公益性事业单位个人绩效考核迄今还没有系统的成功经验。要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企业的做法,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多种分配制度的组合,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也有按劳动成查分配的成分,同时还有按文凭与技术分配的成分,更有按资历或资本分配的成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发现了伟大的剩余价值,提出了按劳分配,而施国宝在《知本论》中继承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增值论,发现了伟大的协新价值,提出生产阶段的按效分配,资本市场的按租分配,信息社会的按知分配,对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形成了极其伟大的哲学总结。剩余价值论与协新价值论是解释劳动工资的两大标准化理论,共同构成了事业单位工资发放的理论基础。
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