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抒情手法

2024-11-17 22:08: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刘一止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扩展资料: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1、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修辞手法:比喻 、借代、设问、比拟、夸张、反问、双关、对偶、互文、列锦

3、 表现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衬托、对比、渲染、用典 、照应、以少总多、以小                                 见大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离合、蒙太奇

4、结构模式: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结构对比、卒章显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抒情手法

回答2:

解析如下: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扩展资料

古诗格律特征: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格律特征

回答3: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以“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2.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其特点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手法可细分为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

3.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志”(思想情感)与客观的事物要有某种相似点,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使物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

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以神清骨秀的梅花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南宋郑思肖《寒菊》中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4.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

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即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

如杜牧《过华清宫》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当朝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

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6.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

其特点是融情入景,意味深长。

如王勃的绝句《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写久客异乡,思归未归的苦况。后两句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思归不得之“念”。“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用风木摇落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耐人寻味。

7.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

按引用的内容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使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又能使诗句庄重典雅。

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引用“周公吐哺”这一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8.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结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几乎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的一种手法。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扩展资料:

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参考资料:抒情手法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