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作者究竟在恨什么?

2024-11-11 12:52:3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里的恨是惋惜遗憾的意思,不是仇恨的意思。惋惜遗憾的是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这句话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诗(节选)如下: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如下: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扩展资料: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恨歌

回答2:

这里的恨是惋惜遗憾的意思,不是仇恨 的意思,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虽然很浓烈,很甜蜜,有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了宠妃可谓做尽荒唐事,只为博红颜一笑,然而他却忽略了身为一国之君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了一名彻头彻尾的昏君,因而引来了国家动乱,他与杨玉环的爱情也因为这场动乱而幻灭,他心爱的妃子以36岁的芳龄魂归离恨天,情断马嵬坡。纵使如此浓烈的爱情到了最后,也只落得“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悲哀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凄凉孤独。他们当年的爱情誓言,天长地久生死与共的真情,到了阴阳两隔生死相离之时,剩下的也只能是无尽的悲哀和思念,天长地久也终有尽时,而他们爱情不能长久之恨,和劳燕分飞阴阳两隔的遗憾确是永永远远也不能消失的了。
这就是对这句诗的大体理解,这里的恨是爱情不能长久的愤恨,是生死相隔,真情难续的遗憾,这份遗憾随着杨玉环的死亡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再也没有尽头。

回答3:

在无相见之日,恨的是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