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火温度:多数情况下,晶粒都会随退火温度的增高而粗化,这是因为实际退火时都已发展到晶粒长大阶段,这种粗化实质上是晶粒长大的结果。退火温度愈高,再结晶完成所需时间愈短,在相同保温时间下,晶粒长大时间更长,高温下晶粒长大速率也愈快,因而最终得到粗大的晶粒。
2、保温时间:在一定退火温度下,保温时间增加,晶粒逐渐长大,但达到一定尺寸后基本终止,所以在一定的温度下晶粒尺寸都会有一个极限值。若晶粒尺寸达到极限值后,再提高退火温度,晶粒还会继续长大,一直达到后一个温度下的极限值。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通常只有同类的分子或离子才能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故结晶过程有高度的选择性。通过结晶溶液中的大部分杂质会留在母液中,再通过过滤、洗涤即可得到纯度高的晶体。但是结晶过程是复杂的,晶体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形成晶族等现象,因此有时需要重结晶。
2、达到平衡时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即溶质不会溶解,也不会沉积或者溶质溶解的速率与溶质沉积的速率相等。
3、若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要溶解,一直到饱和时才会停止。若为过饱和溶液,则溶质就要沉积,直到溶液重新达到饱和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晶
你说降温快结晶变大了,你确定那是晶体?那说不定是玻璃体、、、
结晶粒度与温度有关,降温速度慢晶体生长完全、粒度大;当然前提是你能保证物料充足、、、
具我经验:一是适当温度,温度高些粒度小;二是浓度,浓度低些粒度小;三是转速,转速高些粒度小。
要真正控制好粒度(大小差不多),那么:温度不能有明显变化(保持温度不难),浓度也尽量保持稳定(逐步加料),转速要注意均匀度(即边上的与中间的线速度要差不多,方法有桶边加档板,转轴不能是圆的)。
不同材料粒度,有不同的最佳温度、浓度、转速,这要靠你自己试验。
颗粒大小的影响因素不仅是降温速率,还有浓度、纯度、溶剂种类等影响因素。这些需要经验的摸索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