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的菌种是怎样制作的

2025-01-02 17:26: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制作程序:

培育菌种要提前70天开始制种。

杏鲍菇优良菌种的标准是“纯、正、壮、润、香”五字。

  1. “纯”是菌种纯度高,不污染杂菌,无变异和含有其他菌类:

  2. “正”是菌丝色泽洁白如丝,有光泽,无异色斑块;

  3. “壮”是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生长旺盛;

  4. “润”是指培养基湿润适度,于瓶壁紧贴不干缩、不吐黄水,含水量适宜;

  5. “香”是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

杏鲍菇培育菌种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①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按常规法制作。

②原种,常见的培养基有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现以麦粒培养基为例:配方是小麦98公斤、碳酸钙2公斤。选麦皮略厚些的小麦,加水浸泡4—5小时,捞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25分钟,以煮至没有“白心”为度,捞出沥干多余的水分,再与碳酸钙混匀装瓶,高压灭菌2—2.5小时,并按常规方法接种,于25℃培养25—30天,菌丝走满瓶。

③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袋制作的菌种,其培养基与原种一样,可以采用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或其他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配方:棉子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木屑培养基配方是:阔叶树杂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以上两种配方的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2—2.5小时)或常压灭菌保持10小时。常规接种培养,在25℃左右下培养35—45天,待菌丝走满即可用于生产。

2.菌袋制作配方:

a.棉子壳85%、麸皮13%、糖1%、石膏粉1%。

b.棉子壳39%、杂木屑39%、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

c.玉米芯40%、棉子壳18%、杂木屑20%、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上述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4)为宜。为保证原料吸足水分(特别是棉子壳、玉米芯),要提前1天用1%石灰水预湿。菌袋选用33厘米×17厘米×0.05厘米或36厘米×20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均可。

装袋时要先抓2—3把培养料在袋内压紧,再放进适量培养料。然后在中间插一根头稍尖直径2—3厘米,长度与塑料袋长度相似的木棍,用手指把棍四周培养料压平后拔出木棍(留下一接种洞),套上塑料环,塞上棉花塞,高压灭菌1.5—2小时,或常压灭菌10小时。灭菌后在干净的房间冷却。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室常规接种,750毫升菌种可接种30—35袋。接种后置干燥洁净的培养室培养。在25℃左右培养30天菌丝可走满袋。在菌袋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控制空气湿度60%—70%。

回答2:

一、母种制作技术
一般处于保存期的大球盖菇菌种的菌丝处在缓慢生长或停止生产状态,所以在制作生产用的母种前,必须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复壮,以便将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菌种接入母种或原种培养基上,促进菌丝快速生长,获得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势旺的菌种。
1.培养基配方:I号: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18g、琼脂18g、水1000m1)。Ⅱ号:PDA+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g+蛋白胨2g、水1000ml。Ⅲ号:马铃薯100g、干杂木屑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上述配方的培养基经高压20分钟灭菌消毒后制成试管斜面,3天内用完。
2.制作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技术,将选取的大球盖菇组织块接入I号培养基上(或接入需复壮的保存种)。在24--28℃条件下经10--15天培养,菌丝长至试管1/3--1/4时,挑取菌丝扩展前端浓密、粗壮的部分转入Ⅱ号或Ⅲ号培养基上,采用两点接种法,以使菌丝迅速长满培养基表面(一般15--20天)提高菌丝的质量。经Ⅱ号、Ⅲ号复壮培养基培养的菌丝表现为浓白、粗壮、生命力强,以利原种菌丝的生长,缩短原种培养时间,提高成品率。
二、原种及生产种制作
1.配方:I号:小麦或大麦88%、米糠或麦麸10%、石膏或碳酸钙1%、石灰0.5%、含水量65%(加入米糠或麸皮主要是使培养基疏松,增加透气性,菌丝走向好)。Ⅱ号:小麦25%、稻草64%、麦麸10%、石膏粉1%、含水量65%--70%。Ⅲ号:杂木屑42%、杂刨木花42%、米糠或麦麸15%、硫酸镁0.2%、石膏或碳酸钙1%、含水量70%。
以上配方在1.3--1.5kg/平方米压力下,消毒2--2.5小时,3天内用完。
2.原料选择和配制:实践证明:制作大球盖菇原种和生产种的培养基主原料以麦粒最好,木屑、刨木花次之,稻草最差。
(1)麦粒的选择:应选深黄或暗红色皮韧性大、浸泡时不易破皮的麦粒为好,从吸水率来看大麦优于小麦。
(2)浸泡:浸泡分石灰水浸泡和清水浸泡预煮后加石灰两种方法。前者用1%石灰水浸泡,pH值9--10,在25℃小麦浸泡8--9小时,大麦浸泡9--10小时,夏季水温高应适当缩短时间。浸泡好的小麦粒,用手指甲掐麦粒凹陷,有较强的弹性,指甲印很快消失为宜。后者用清水先浸麦粒,时间与上相同。浸好的麦粒涝起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放入锅内煮至刚沸为止涝起凉开,加入铺料混合,用0.5%石灰调pH6.5左右,含水量65%。
(3)装瓶及消毒:选用容积700ml,瓶口内径为3cm左右的浅白色耐高温玻璃瓶(不宜用广口瓶,以免杂菌侵入),将配好混匀的培养料装入瓶中,每瓶装200--300g为宜,在1.3--1.5kg/平方米压力下消毒2--2.5小时,切忌消毒时间过长以免麦粒呈糊状,导致透气性和养分下降,影响菌丝生长。
(4)接种和培养:采取多点式接种,即在瓶内培养料四周按适当的距离接种3--4点,料面上再接小块菌种,在24--28℃条件下,暗培养7--10天,菌丝萌发生长至直径4cm左右的菌斑时,立刻对菌丝进行人工搅拌,搅拌时接种点的菌丝被搅断受刺激,同时由于开瓶口(在超净台上进行)实际上给菌丝起增氧作用,有利于菌丝迅速生长,一般整个培养过程需25--30天可长满瓶。
3.生产种制作:
(1)配方、培养基制作、瓶子选择和消毒与原种相同
(2)接种:将长满瓶的原种接种到生产培养基表面上,尽量铺满料面,以免杂菌污染,每瓶原种接不超过30瓶生产种,在24--28℃条件下培养7--10天菌丝萌发生长至洁白、浓密粗壮时,对菌丝进行人工搅拌,搅断菌丝,刺激其快速生长,一般20--25天长满全瓶。

回答3:

培育双孢菇三级菌种多以麦粒为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污染率较高,或出现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菌种生产操作的不规范所致。现提出具体规范操作技术,供菇农朋友参考。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1.2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无受潮的小麦,充分泡透后捞出,适当遮阴、通风,发现表皮发干时,轻喷细雾湿润,24小时后即可发芽,待麦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使用。  如果有虫蛀麦粒,也可使用,但虫蛀后的麦粒有孔洞,淀粉易流出,所以,必须多清洗几遍;然后倒入pH值8~9的石灰水中,浸泡6小时后煮20分钟左右,至麦粒无白心时,捞出麦粒,冷水冲洗后即可。  2.基本配方:麦粒(以干品计)100公斤、牛粪粉30公斤、石膏粉1公斤、碳酸钙1.5公斤。  3.基质混合:将麦粒与牛粪粉按1∶0.2比例混合,并同时拌入其他辅料,注意使牛粪全部粘附到麦粒上,水分不足时适量喷水。剩余牛粪粉待用。  4.装瓶操作:一般小批量生产多不采用标准瓶,而利用酒瓶、葡萄糖玻璃瓶等,装瓶灭菌。为降低生产成本,可用500毫升输液瓶。先装一把牛粪粉在瓶底,约1~1.5厘米厚,再装麦粒,装瓶时稍蹾瓶,使麦粒至瓶肩以下1厘米处,然后,再装入1~2把牛粪粉,并用“L”形工具将之摊平、压实,之后塞入棉塞。  5.灭菌冷却:采用高压灭菌方法,压力维持在0.15兆帕,保持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压力下降至零后,可取出料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室内提前3天清理干净,并喷洒百病傻溶液,料瓶降温至30℃时即可接种。  6.接种操作:室内喷洒一遍赛百09溶液后,将原种用75%酒精擦洗一次,打开接种净化机,10分钟后即可开始接种操作。每瓶(500毫升)原种可接40瓶以上。  7.发菌培养:培养室(棚)提前清理卫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将接种后的菌种移入。发菌期间,尽量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5℃左右,不超过28℃,安装水温空调的最低可降至22℃左右,一般农户不具备条件,可采用土法降温:发菌棚内地面上用砖码起20厘米高,铺上新塑料膜,将菌种瓶立式排入,灌入地下水,每天换水1~2次,即可使菌瓶内保持25℃以下。每3天左右喷洒一次药物以作预防,可采用百病傻与赛百09交替施用;发现有菇蚊类成虫时,随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予以杀灭。  8.剔杂处理:接种后第三天,即开始检查剔杂,发现任何非双孢菇菌丝的菌瓶,随即移出室外,有链孢霉菌污染的,应用方便袋从上往下套住菌瓶,慢慢移出。对一般杂菌的污染,可喷施药物后将料倒出,晒干后再次利用;对链孢霉菌污染,应远离培养室倒料,并予焚烧或深埋,空瓶用70℃以上热水烫杀,洗净后再用。  9.暂时保存:约经35~45天,菌种完成发菌,暂时不用的菌种,应予低温存放,一般保持2℃~4℃条件即可。  10.质量检验:双孢菇的菌丝浓白、清晰,生长有力,呈扇形生长,绒毛状菌丝多、整齐,气生菌丝洁白;现在采用最多的“2796”属半气生型品种,其菌丝旺盛、一致;没有黄白色厚菌被;菌丝浓白粗壮,遇高温时微黄、可出现少量束状菌丝,上下均匀一致。  瓶内菌丝生长不健壮、呈散乱状态,或有“退菌”、断菌”现象,料转色、结块或干缩,出现白色、浅黄色圆形块状物或不规则暗斑,有杂菌和螨类滋生,无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均为不合格菌种。若菌丝呈淡黄白色,且菌丝萎缩,生长无力,或生长中就有菌被形成,则为培养基较湿或较老的菌种;菌种瓶内上部菌丝收缩变干,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基过干,培养温度过高;如果生长不均匀,表明麦粒浸泡和预煮时间不够;若生长中菌丝渐变黄,表明培养温度过高;若菌种瓶内上方出现很厚的菌被,是生产性能差或生理性状老化的菌种,不宜使用。一直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的菌种,播种后不易吃料,发菌慢。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回答4:

1.培育菌种要提前70天开始制种。杏鲍菇优良菌种的标准是“纯、正、壮、润、香”五字。“纯”是菌种纯度高,不污染杂菌,无变异和含有其他菌类:“正”是菌丝色泽洁白如丝,有光泽,无异色斑块;“壮”是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生长旺盛;“润”是指培养基湿润适度,于瓶壁紧贴不干缩、不吐黄水,含水量适宜;“香”是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
  杏鲍菇培育菌种包括以下几个程序:①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按常规法制作。②原种,常见的培养基有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现以麦粒培养基为例:配方是小麦98公斤、碳酸钙2公斤。选麦皮略厚些的小麦,加水浸泡4—5小时,捞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25分钟,以煮至没有“白心”为度,捞出沥干多余的水分,再与碳酸钙混匀装瓶,高压灭菌2—2.5小时,并按常规方法接种,于25℃培养25—30天,菌丝走满瓶。③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袋制作的菌种,其培养基与原种一样,可以采用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或其他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配方:棉子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木屑培养基配方是:阔叶树杂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以上两种配方的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2—2.5小时)或常压灭菌保持10小时。常规接种培养,在25℃左右下培养35—45天,待菌丝走满即可用于生产。
  2.菌袋制作①配方:a.棉子壳85%、麸皮13%、糖1%、石膏粉1%。b.棉子壳39%、杂木屑39%、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c.玉米芯40%、棉子壳18%、杂木屑20%、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上述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4)为宜。为保证原料吸足水分(特别是棉子壳、玉米芯),要提前1天用1%石灰水预湿。菌袋选用33厘米×17厘米×0.05厘米或36厘米×20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均可。
  装袋时要先抓2—3把培养料在袋内压紧,再放进适量培养料。然后在中间插一根头稍尖直径2—3厘米,长度与塑料袋长度相似的木棍,用手指把棍四周培养料压平后拔出木棍(留下一接种洞),套上塑料环,塞上棉花塞,高压灭菌1.5—2小时,或常压灭菌10小时。灭菌后在干净的房间冷却。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室常规接种,750毫升菌种可接种30—35袋。接种后置干燥洁净的培养室培养。在25℃左右培养30天菌丝可走满袋。在菌袋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控制空气湿度60%—70%。

回答5:

先买到些鲜蘑菇,然后选好的大的蘑菇把干劈开,选取中心的一小块,将其放入培养基中即可。(过程一定要快,防止其他菌类沾到选取的蘑菇和培养基上)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