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有人说我是靠个人奋斗成名的,不错,我是靠个人奋斗成名的。个人奋斗就是个人努力,我是靠努力学习成长起来的。 先说学文化。 要说相声,就要编段子,要有文化。我的文化底子太薄,我小的时候只念过三个月的书,读的免费班。免费班取消,我就失学了。我跟颜老师学唱戏,我不认字,只能死记词儿。老师早晨教几句词儿,我记住了,把词背熟。老师给我上腔,我就老唱。买东西也好,洗菜也好,走道也好,我老想着这词儿,老唱这词儿,就连上厕所也唱。这是真的。我是靠自学,才掌握了一点儿艺术。后来我爱上了相声,改行说相声,也靠自学。我还在唱着戏的时候,没时间说相声,那就在开戏之前,到别的相声场子站着听会儿。要说相声,你就得会个十段、八段的,才能找块地方给人家说,不能只会一段啊!为了学说相声,哪家小场子、小馆子晚上有人说相声,我跟人家客客气气说一声,挤进去听,听完了回家,一路上都背着刚才听到的词儿,有时不知不觉背出声来。我们是下午撂地唱戏,这样,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我就能利用空闲时间找块地说昨夜学来的相声了。有人问我是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我不知道。那么怎么这样聪明?我想这儿有个动力,饿。不学会不行。要活下去,我就得学会它,我就如饥如渴地学说相声,所以我变得聪明起来。 我认字不多,得想办法多认字。我先从戏折子①上学。我们那时串妓院,挨着门递折子让人家点戏。那上面写着《武家坡》、《卖马》、《黄金台》……。我从戏折子上学了点字,记住了,慢慢就能用了。另一种学习方法,就是通过白沙撒字,也能学点儿文化。白沙撒字,据考证始于宋朝。宋朝有个“沙书改字”、“沙书改画”,用沙子写字,顾名思义,很可能就是白沙撒字了。宋代还有“地谜”、“商谜”,在地上猜谜,用什么写?当然不是笔墨,而是沙子了。这些传统的技艺,是我们相声演员继承下来的。白沙撒字有好几种,有单笔的,有用沙子撒出空心效果的字,这种写法就叫“双钩”,可以写三米以上的大幅字。白沙撒字是用手捏着沙子,拿手当漏斗,白沙子漏下去形成字。这字必须有笔锋,是行书。我通过白沙撒字,确实学了点儿文化,而且学会了写行书。每天地摊开场时候,我先给大家写几个字,写副对联,写个大“福”字啦,大“寿”字啦,写什么“黄金万两”、“日进斗金”啦,这都是老百姓过年时候家里贴的词儿。有时还画点儿画,我用“酒色财气”四个字组成一幅画。“色”是个船身,“气”是船后边划船的人,“财”的“才”字是个桅杆,桅杆顶上有面酒旗,上写个“酒”字,“财”的“贝”字正好是船舱。解放前,说相声的场子写这些,画这些,是为了招揽观众,吸引大家来听相声。解放后,我在毛主席家里说过一段相声,也是用白沙撒字,边写边说。 后来,我练习看小说。1940年我到天津演出,时间宽裕一些了,我就学看小说,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列国演义》等小说,都是那时候看的。那时候,书上的字我不全认识,但我努力看下去。我每天还花两分钱买张小报看,看些演员花絮之类的新闻,小报上的人名、生活琐事等。这些我比较容易读下来。但是就是这么一段三五百字的小文章,我还不一定都念得下来;一串字总得蒙二三个字,才能“唬”着念下来,或者叫“串”下来。有时遇到一串字净是生字,我就找人请教。我那时已经唱“大轴”,当了名演员,但不认字,老跟人家请教,这样做害羞不害羞?我是有自尊心的,我那么好学,本身就是自尊心;如果有怕羞的自尊心,那我就不能进步啦!我真正拿起笔来写字,是在解放以后,那年我32岁了。我上学习班学习社会发展史。我买了个笔记本天天带着,人家一作报告,我赶紧记,但记不下来,记一句话,后边的词儿全丢了。但就这样,我还坚持记笔记。笔记本上老是这儿空一块,那儿空一块的,完了再想办法追记。第二天到剧场去,我见人就问;“哎,那点儿怎么说来着?我记不住啊!”就这样,我由拿沙子写字,到真正拿笔写字,一步步地学习了文化。我由这样低的文化,到现在能整理一些东西,能看古籍相声资料(边学边读),能写相声段子,也写了一些论文,就是靠自学一点儿一点儿进步的。去年我当上了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就讲我是怎样自学的。因为我有这些体会。我讲这一段历史,是希望年轻人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