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组织或团体的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职位,都要运用和行使相应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权力和责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定的权力又总是和一定的责任相联系的。
当组织赋予管理者—定的职务和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权力时,相应地,管理者同时也就担负了对组织—定的责任。
在组织中的各级管理人员中,责和权必须对称和明确,没有责任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管理者的用权不当,没有权力的责任是空泛的、难于承担的责任。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人,都难以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不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责任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管理者被授予权力的同时,应该对组织或团体的命运负有相应的责任,对组织或团体的成员负有相应的义务。权力和责任应该同步消长,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实际上,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仅具有法定的权力,它是难以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应重视“个人影响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者。所谓“权威”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与职位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
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各种人才和广大员工都会吸引到管理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职责
管理者代表的作用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对组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ms、ems、ohsms)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进行策划和管理。因此,管理者代表既是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的领导者、策划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还是效果的督查者、改进的决策者及处理各种关系的协调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组织体系运行的成败。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归纳起来有四项:一是确保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二是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业绩和改进绩效的需求;三是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法律法规、顾客、相关方要求的意识;四是负责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在深刻理解标准各项要求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管理者代表要充分结合本组织产品、生产、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策划:
1、目标建立、展开和测量的策划。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突出重点,体现持续改进、预防为主的承诺;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具体,可考核,可测量;在相关职能和各层次分解展开;定期考核,测量。
2、职能分配的策划。根据体系标准各要素(求)的内涵,结合组织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工作任务,将标准中各要素(求)利用矩阵表对应地分配到相关职能部门。一般而言,一个要素最好只有一个归口部门,以避免“真空”和“重叠”、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职能分配表》确定后,在各部门职责和权限中,对归口要素必须有相应的描述,即用文字准确无误地规定下来,避免《职能分配表》与文字描述相互不一致,接口不统一问题。
3、资源需求的策划。要随时了解、掌握体系建立、实施、改进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情况,对缺口、“瓶颈”问题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建议、报告,提出可行性方案。
4、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作业文件的策划。做好统筹策划,确定编制/建立哪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作业文件,严格审查把关,发放到有关部门、岗位人员付诸实施,并定期组织评审。
5、重大改进活动/项目的策划。如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技术改进、技术改造、方针目标调整、管理职能变更、管理体系调整等活动/项目,管理者代表都应首先策划一个或多个具体方案,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6、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策划。一般相邻两次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组织和督促职能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内审员的培训与组织,各部门输入信息的提供,时间、地点的策划,输出结果处理的策划等。
在内部审核的组织实施中,管理者代表首先要对内审计划进行审查,包括内审员的资格与审核组的组成、时间及日程安排,审核部门与要素分配等;其次是组织或参加首、末次会议,树立审核组的威信;三是关注审核进程,掌握审核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审核中发生的问题;四是对审核中开出的不符合报告责成有关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对整改效果实施跟踪验证。
在管理评审的组织实施中,一是抓好前期准备,即按标准或程序文件的规定将需要输入的内容及期限分别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或委托归口部门按期收集输人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特别是对各部门提出的改进建议的梳理汇总;二是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并最终作出管理评审结论和改进决定,但管理者代表应对体系运行的绩效、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作总结(综合)性发言;二是抓好后期改进措施实施的组织和效果跟踪验证/评价。
管理者代表还应对体系运行的重点过程进行监视和评价。
为保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管理者代表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发现其趋势和规律,确定改进方向和措施。这些数据分析包括合同履行情况、供方供货业绩、关键特殊过程能力、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产品等级品率、顾客满意度、顾客意见处理及时率和效率等,还要及时组织改进活动。
在工作方法上,管理者代表应注意4点:
1、了解现状,掌握动态。要经常到管理体系的归口部门或现场,了解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现状,熟知运行动态,为正确策划、决策掌握准确的第一于资料。
2、沟通疏导,落实职能。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内各级各部门各岗位,要将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各项职能、任务落实下去,必须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交流、疏导,做过细的工作,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使人人各尽其责,按章办事。
3、组织实施,监视评价。不失时机地对文件化体系及其实施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视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证体系持续、健康、有效运行。
4、善于分析,勤于改进。要及时对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某些规律、趋势、动向、存在问题和潜在问题(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预防/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归纳起来有四项:
一、确保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
二、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业绩和改进绩效的需求;
三、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法律法规、顾客、相关方要求的意识;
四、负责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管理者代表的作用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对组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进行策划和管理。管理者代表既是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的领导者、策划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还是效果的督查者、改进的决策者及处理各种关系的协调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组织体系运行的成败。
管理者代表还要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策划:
1、目标建立、展开和测量的策划。
2、职能分配的策划。
3、资源需求的策划。
4、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管理作业文件的策划。
5、重大改进活动/项目的策划。
6、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策划。
理者的分类主要有:1、作业人员 2、基层管理人员 3、中层管理人员 4、高层管理人员 他们有共同的特征:既:同别人一起并通过别人使组织活动得以更有效地完成,因此、管理者在相当程度上也就是领导他人的人。作为管理者,不论服在组织哪一层承提管理职责,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应该基本一致的,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差别,不是职能本身不同,而在于各项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高层管理人员关心的是组织完整的长期的战略规划、中层管理人员偏重的是中期、内部的管理性计划,基层管理人员则更侧重于短期的业务为作业计划。管理方便的职能分工相应深化,逐渐分化为制定大政方针的的战略管理者和负责具体事务的日常管理者。综合管理人员指的是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来说,可能只有一个综合管理者,那么就是总经理要统管该组织的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在内活动,而大型组织,可能会按产品类别设立几个产品分部,或按地区设立若干地区分部,此时,该公司的综合管理人员就包括公司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区分部的总经理,每个分部经理都要统管该分部包括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在内的全部活动。因此也是全面管理者除此之外,还有专业管理人员,也就是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的专业管理的管理者等
各层级管理者在的绩效考核中的角色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