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耐心,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长期以来,班主任都比较重视制定完整的班规、班纪,把它作为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并作为操行鉴定的依据。这对规范学生确实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往往对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发展难以有突破,对后进生的作用不大,很难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德治班”的管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进行学生管理与转化尤为关键。在我接手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做了许多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班级管理需要以德治班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德治班的基础 建立“以德治班”的管理机制,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着手,主要包含 以下两方面: (1)良好的情感关系。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或充满信任的友好关系,使师生心理距离达到和谐的程度,要把教师的奉献融入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当中。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对学生的热爱为出发点。如果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味地阐述道理,而忽视感情的沟通,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师生是建立在情感关系上的教育,这样效果就会截然相反。比如,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情绪往往比较高涨,容易满足,班主任应该及时跟学生分析具体情况,并提出下一个目标以做到“胜不骄”,而当学生遇到挫折,遭到挫败时,犯错误时,情绪往往比较低落,班主任更应该及时与学生交谈,找出学生失败或犯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给予他们鼓舞与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达到“败不类馁”的效果。根据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和期望是前进的动力。班主任应多鼓励,少批评,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后进的学生也需要鼓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从而来增强师生的情感关系,达到师生的沟通与相长。 (2)平等的地位关系。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学生依附、适应教师。也就是学生处在从属于教师的地位上,但是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求教师为了学生更主动、更活泼地学习、生活、处事,努力地适应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样才能使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达到学生的德育内化教育。 2.科学民主的管理是以德治班的主要途径 一个班级的好坏关键在于班集体的建设,在于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及教师的激发引导。具体做法:(1)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选举制和聘任制。即通过全班同学选举产生主要班团委会,并规定任用期限,最后由班团委聘用其它班团干部。一般选出的班团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和支柱,是集体的代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或是思想积极上进、心理状态佳、学习态度端正、办事能力强、责任心强并能搞好同学关系的积极分子。(2)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行使,每两周在班级上公布情况,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议,“不及格”等级的班团干要自动退职,以便班团干部的素质进一步提高。(3)由班团委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由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并执行计划,组织开展班级活动。(4)由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由团支部负责班级团务工作,并制定轮流值日制,并记载班级日志。(5)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班级活动,并给予指导。(6)评先评优要民主选举产生,凡符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同学,都要经过全班学生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管理班级,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3.创新实践活动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内容 有一位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活动和交往是人们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动力。人们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行为,不是从遗传素质中获得的,而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中学习和仿效的。人是通过活动和交往,在社会关系中掌握道德观点、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任何良好品德,都是在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创造出良好的活动和交往的环境与条件,通过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思想品德影响,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学习创新活动。可以利用班会课和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有关于学习经验、各科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师生学习座谈会、班级学习论坛、优差生对话会、成立各科学习兴趣小组、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学习创新活动改变学生过去只接受理论学习的局面,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钻研精神、文明礼貌以及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创新活动中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2)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每期的劳技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中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也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劳动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积极、热情的劳动态度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上学期去炎帝陵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