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高低不平或有较多乱石、坑沟或土堆的地段上行驶时,很容易碰撞障碍物或陷人坑沟,以致车辆损坏或被迫停驶,能否安全通过这些地段,取决于汽车通过性的性能参数。 评价汽车通过性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与横向通过半径、接近角与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等,这些参数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汽车可以通过高低不平地带和障碍物的能力。 (1)最小离地间隙h最小。它是指汽车在满载、轮胎气压符合规定时,汽车的最低突出部分和路面间的最小间距。一般汽车的最低点是后桥装主传动器的地方,其离地面的间隙最小。这个离地间隙愈大,汽车通过路面障碍的性能愈好。 (2)纵向通过半径Ra。它是指与汽车的前、后轮及汽车中部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汽车的轴距愈短,车架愈高,则纵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3)横向通过半径Riot。它是指与汽车前桥或后桥的左右车轮及车桥的最低点相切的圆弧半径。汽车的轮距(即同一车桥左、右轮胎的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装用双轮胎时,指左、右轮双胎之间的纵向中心线间的距离)愈小,车桥最低点离地距离愈大,则横向通过半径愈小,汽车的通过性就愈好。 (4)接近角a。它是指通过汽车最前端的最低点向前轮所作外圆的切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汽车的前悬(即汽车最前端至前桥中心的水平距离)愈长,前保险杠愈低,接近角就愈小。当汽车遇到上坡或土堆、坑洼时,前端就很容易与地面碰触,甚至发生汽车前端被顶起而无法通行的现象。 (5)离去角9。它是指通过汽车最后端的最低点向后轮所作外圆的切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汽车的后悬(即汽车最后端至后桥中心的水平距离)愈长,后部的离地高度愈小,离去角就愈小。当汽车离开下坡或土堆、坑洼时,其后端就容易与地面碰触,以致发生汽车后端被托住而无法行驶的现象。 (6)爬坡能力和涉水深度。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和最大涉水深度,各类汽车都有具体的规定,其数值愈大,汽车的通过性愈好。一般来说,越野汽车的爬坡能力和涉水能力都比普通汽车的好。 (7)最小转弯半径及其偏出距。汽车能否迅速而顺利地通过狭窄弯道,与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及偏出距有关。所谓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转弯时,当转向盘转到最大极限位置时,外侧前轮所滚过的轮迹中心线至转向中心的距离。它同汽车前轮的最大转向角有关,转向角愈大,则转弯半径愈小,汽车的机动性就愈好。汽车最后而又靠外侧的一点,在转向时向外偏出的距离,就称为偏出距。汽车的后悬愈长,偏出距就愈大,这在汽车装载超长物资时更为明显。当汽车在通过道路两侧空间受到限制的地区,临近转弯时,必须注意汽车后部(包括所载物资)是否会碰擦路旁的树木、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等情况。由此可见,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及其偏出距表明了汽车在最小面积内回转的能力,以及汽车通过狭窄弯曲道路和绕过障碍物的能力。 (8)内轮差。它是指汽车转弯时,内侧前轮轮迹和内侧后轮轮迹与转向中心的两个半径之差(见下图)。其大小同汽车转向角的大小和轴距的长短有关。转向角愈大,内轮差愈大;反之愈小。轴距愈长,内轮差愈大;反之愈小。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遇到转弯时,除要正确估计最小转弯半径及其偏出距外,还要正确估计内轮差,特别是转急弯时,更要充分估计,既不能使前外轮驶出路外,又要避免后内轮掉沟及碰触障碍物。 (9)驱动形式。它通常用2X1, 2X2, 3X3等表示,前一数字表示车桥数,后一数字表示其中的驱动桥数。也有用车轮数和驱动轮数来表示驱动形式的,相应表示为4X2, 4X4, 6X6等。驱动桥数或驱动轮数愈多,其通过性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