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传统服饰中的文化因素
阿拉伯传统服饰属于伊斯兰服饰范畴,因此,伊斯兰教教义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统摄这种服饰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使其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强调服饰中伦理观重于审美观。在伊斯兰服饰文化看来,凡是与伊斯兰服饰伦理学主要原则相悖的服饰艺术,不仅不美,而且非常丑恶,必须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伊斯兰教对服饰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强调服装必须遮盖羞体。虽然人体作为安拉的创造物是均称健美的,但人体有男女之别。暴露羞体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从而败坏道德,使人降格为同动物一般。
二、反对服饰上的奢侈浪费,认为人类作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必须在享用安拉的恩典时遵循中正之道,即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三、反对男女不分,互相摹仿,认为这样做有悖安拉造物的本来面目和天性,这种在性别上的掩饰作假会使人性受到歪曲,从而走向堕落。
伊斯兰服饰观倡导人们在穿戴上追求中正之美的原则。对男子着装的要求是,服装打扮尽量体现男人的气质、气概和风度,并要求完全遮掩肚脐至膝盖间的身体。女子严禁穿稀薄、透明的衣服,更不允许穿三点式或其它泳装,以免暴露肉体。穆斯林学者们解释说,伊斯兰教服饰的标准是遮住妇女的全身,不能显露或透视出身体的轮廓,只允许露出脸和手。因此,妇女最恰当的服装是穿宽大的袍子,并且不准系腰带。妇女的着装打扮应当只为取悦自己的丈夫。同时,禁止妇女穿男装。
伊斯兰教崇尚洁净。主张男缠头、女戴盖头,以遮挡风沙尘土,保持身体洁净和保护皮肤。
阿拉伯传统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
1、面纱(面罩、头巾和盖头)
由古及今,面纱一直是伊斯兰服饰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女性服饰。面纱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脸全部遮盖的;另一种把眼睛部分露出来。
面纱的穿戴方法因其面积大小而不同,比较普遍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头部包裹一块黑纱,再在头上披块黑布(或花格布),从头到脚裹住全身;另一种是分头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头顶黑纱至脖子,上身黑布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条黑裙子盖至脚面。
2、大袍
大袍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种。
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如沙特妇女的黑袍是一件宽大的黑斗篷。埃及妇女的黑袍是用一块约5米长的长方形的黑布一分为二,然后将两边缝制在一起而成,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上面绣上花边,穿、披均可,灵活方便。苏丹妇女爱穿拖地长袍。长袍是一块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利比亚妇女外出时,常用一块类似被单的花布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除了传统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妇女的长袍颜色现在也越来越多
男式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宽松舒适为男式阿拉伯大袍的特点,但各国存在着细微差异,如沙特人的大袍为长袖、高领、镶里子。苏丹人的大袍无领,胸围和袖子肥大,呈圆筒形,长至脚踝,前后都有袋兜,侧面还有腰兜,可两面轮换穿。阿曼人的大袍无领,领口处有一条约30公分长的绳穗垂于前胸,穗底部有一花萼状开口,可向里边喷洒香水,放香料。
阿拉伯大袍的颜色除白色外,也有深蓝、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说明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它不仅能把身体全部遮住,阻挡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时,还能把外面的风吹入袍内,形成空气对流,将身体的湿气和热气一扫而去,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3、披风
在阿拉伯人看来,披风是节日盛装,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风,显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汉气概。披风花色繁多,质量也不相同。如在科威特市场上,各式男女披风琳琅满目,既有夏天穿的透明纱披风,也有冬季穿的羊毛、驼毛和呢绒披风,既有平民穿的物美价廉的普通披风,也有王室成员及富翁们穿用的做工精细、镶有金银丝的豪华披风。
4、头巾
阿拉伯男人的头巾也是沙漠坏境的产物,可以起到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块大方布,颜色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分,可随季节和环境而定。头巾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之。头箍用驼毛或羊毛做成,呈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根飘带,显得潇洒、英俊。
你不至于吧。。查不到吗?!。。。。。。。资料里。。你不是乱编出来给我的吧?
保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