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问题,我早已写过,今天重新谈这个话题,又是几个月过去了。高中的三年,几个月的时间太奢侈了。前几天开班会,我让大家看看学校挂的那么多横幅,都是祝贺×××在美术专业单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三学子,浙江大学专业单招前五名我校占了三人,清华、国美有上榜的,江南大学单招一下子过了40个(看过我日志的应该知道,他们是趁着大雪赶考的,结果出奇兵取得了奇效,参见我的日志《百名师生穿行在三百公里暴风雪中》),还有很多,都快挂不下了,两百多人通过各类学校的单招。我对学生说了一句:朱自清说得好: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面对这些鼓舞人心的场面,我觉得高一(6)的同学中有些人似乎是个旁观者,好像这些事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其实很快就轮到他们了。我说:你们想不想自己的名字两年以后也挂在巨大的横幅上,让学弟学妹们学习?听不到热烈的回应,拓展训练时教官一声:“能不能完成?!”——“能!!!”回答得山响,遇到这种挑战,胆寒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比翻越障碍,可以一下子就挺过去。要坚持两年的刻苦练习,忍受两年的寂寞,修成正果,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 成功,总是属于少数耐得住寂寞的人。高一(6)的同学,如果不能静下心来修炼,到最后终究会一事无成。我们很多同学都意识到这点了,也在开始行动,但还远远达不到我的要求。我知道这很难,但必须要坚持去做。 探讨一下:都说痛恨应试教育,但在现在这种大背景下怎么办?我是努力在“应试”这个命题下发掘对人的成长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如果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最后又考进了理想的大学,岂不是更好?但在操作中我遇到了现实的问题,是无数教师都在探索而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办法的问题。在现实中,只有少数人能从应试中找到乐趣,但大部分人是失败者。快乐成长和优异成绩之间能画出等号的人太少,人是现实的,难怪高中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看来不低头不行啊。我只是很不甘心。 我一直对六班学生要求,一定要把学习上的目标具体化,越具体越好操作。空泛的一句:“我要好好学,提高学习成绩。”没有任何意义。学习,这种长期的似乎没有尽头的任务,不把它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看见的东西,那就真的无法完成。对于一个学习已经成为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的人来说,这个不成为问题,而对于我的六班相当多的学生来说,却需要一步一步从头教起,似乎十年的教育下来,他们已经把最基本的东西全部遗忘,却很荒唐地要去考大学,简直像是痴人说梦!只有耐下性子胡乱地指导了。 举个例子,今天和丹谈了一下学习的问题,分享一下,希望对其他同学有用。 我:你的数学挺好的,但英语很成问题。 丹:是啊。初中时一般能及格,到了高中就没有及格过。 丹:我在学啊。 我:我知道,越是学不好的越怕学,投入的精力就越少,这样就越学不好。不敢面对是不行的,因为你躲不过去。我对英语学习完全是外行,我只说一点通用的道理。既然你想改善英语学习,你就必须把这个任务具体化。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不可能努力几天就马上有用。你现在英语很差,那你首先心态就要好,即使上课不怎么能听懂也没关系,语言完全是练出来的,只要练,就一定会进步。首先,你一定要坚持,每天积累几个单词、词组,不要多,就三五个吧,但一定是每天去做;然后,隔几天积累一两个句子,经典的,原汁原味的,会背会默写,写短文拿出来就能用的,一个星期积累一点,在把已经搞过的再巩固一遍,像滚雪球一样。不要多,到高三能有一百个经典的句子烂熟于心,写起来能用在作文里,用一点过渡,串一下,一篇短文就出来了;每周坚持阅读几篇文章,不懂就查字典、问老师,读懂为止,坚持下去,阅读速度就会提高,考试时就能争取时间。总之,要有一个长期坚持的计划,一点一点地去做,凡事都是一个道理。下决心去做一件事,不可能没有进展的。我们每天都要解决几个小小的问题,眼光放远,不要盯着眼前的考试,积累是为最后的高考用的。每天都要在完成一定的具体任务中度过,就会过得充实,每天就会有收获。每天有收获,就会心情愉快。要在积极进取中面对自己过去最怕的科目,一点一点把它打败。每天不解决一点问题,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到最后就没有办法弥补,而你把一件很困难的事分解到一个一个很小的事去做,就不那么困难。明白了吗? 我:好,那就去定计划,定好了拿来给我看,然后坚持去做。一个学期后我们看效果。你们的时间其实很紧,不能再耽误了,必须马上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