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人物

2024-12-13 17:42:0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感动中国的副班长

武文斌,1982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2008年5月12日,部队接到紧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后,被连队安排留后的副班长武文斌主动请战赶往灾区。部队到达灾区后,他和战友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转移群众。

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和战友们翻越三座大山,走遍了都江堰市玉堂镇的12个村,7816户人家,把食品和饮用水及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搜救失事直升飞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最前面探路,曾三次滚下山,幸运被树木拦住。

灾后安置重建,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清淤泥搬石头,疏通引水渠,身上多处被划伤。2008年6月14日,连队在都江堰市勤俭小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卸活动房板材,武文斌和战友们连续参与14车的卸货任务。

2008年6月17日傍晚,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劳累了一天的武文斌和连队70多名战友一起,冒雨再次执行8车活动房板材的卸载任务。武文斌和战友们干完活后,连队干部安排他歇息,但他却又去帮助别的班排的战友卸车。

21时许,武文斌因过度疲劳,累倒在胥家镇救灾现场,连队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救治,却因肺部大出血抢救无效而牺牲。

2、三万人送别的“换命”英雄

柳德占,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党员,1980年10月出生,2001年12月特招入伍,2003年8月入党,中专文化,二级士官,系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团修理连一排代理排长。2008年7月9日23时30分,柳德占同志在执行任务中为保护战友在抗震救灾一线光荣牺牲。

2008年7月9日深夜,理县铁军营房前的杂谷脑河水位在数天大雨后陡涨。赵杨正在放哨,突然听到河水里“扑通”一声。赵杨知道,被雨水浸泡了数天的大堤很松软,堤坝上拦有警戒线。会不会是有人不小心掉到河里了?赵杨向发出响声的地方走去。

一道手电筒的光亮照来,查铺查哨的班长柳德占来了。柳德占问赵杨:什么响?赵杨说,不知道,我看看。说着,赵杨就越过警戒线,用手电筒向河面照。突然,赵杨脚下松软的泥土坍塌,身体直往河里倾斜。赵杨本能地扔掉了手电筒,两手在空中乱抓,但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觉得自己可能完了。危急关头,赵杨突然感到右肩膀被一只大手搭上,然后被强力往后一扒……踉踉跄跄的赵杨突然趴在了坚实的土地上。惊魂未定的赵杨知道,这是柳德占班长救了他。但他环顾四周,却不见了柳德占的身影。

3、“六过家门而不入”的特级飞行员烈士

2008年5月31日,邱光华机长驾驶92734号飞机,在两次往汶川草坡乡、耿达乡运送药品、食物之后,下午13时,第三次起飞,执行运送10名医务人员到理县的任务。

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他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旋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茂县南兴镇,这是个羌族聚居的小镇,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家里的两间房子已经倒塌,年近80的父母,正住在帐篷里。

每一次临空而过,51岁的邱光华都会心潮起伏,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已飞行了33年的邱光华,在战友们的记忆里,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他多次参加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小时,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

虽然再过11个月就可以退休了,可他在地震发生后积极请战,最多时一天飞7个多小时。参加抗震救灾以来,他飞行63架次,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资90吨,抢运伤员200多人。14时20分,邱光华驾机返航。直到这时,飞行十分顺利。

在经过汶川时,他与驾驶92750号机的藏族机长多么秀取得联系,双机目视跟进飞行。当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天气突变,多么秀爬飞到2600米时,与邱光华失去了联系。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直升机残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4、英雄老师用双臂护住四个孩子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远离去了。他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汶川地震袭来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一瞬间,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5、人民教师苟晓超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楼教室里。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从午睡之中被突然惊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到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回答2:

5.12地震发生后,涌现出了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发上来与大家共勉。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一)

兄弟俩背断腿母亲逃生

地震发生后,北川汉子王正兴和弟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地震发生时,王正兴的母亲正在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房子剧烈摇晃,玻璃纷纷爆裂,母亲大声吼道“地震了,快跑”,全家人拼命跑出家门。15分钟后,王正兴突然听到母亲的呼叫,找到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王正兴的耳边说道。王正兴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琼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二)

坚强的警花

家人没有了,把爱留“妈妈,我想你!”5月12日中午12时许,蒋敏和远在北川县的两岁女儿通电话时,女儿这样说。28岁的蒋敏是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女民警,因为工作繁忙,在女儿只有5个月大的时候就送回北川老家。在此之前,蒋敏已经整整一个月没与女儿见面了。
两个小时后,地震发生。“从办公大楼里跑出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家人报个平安。”回忆起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蒋敏至今心有余悸。“电话打不通,我不敢想太多,而且当时的情况也容不得我想太多。”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蒋敏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中。
天渐渐黑下来,蒋敏不停地拨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始终是忙音,蒋敏揪着心继续执勤。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终于响了,电话是舅舅打来的,刚听了两句,蒋敏泪如雨下,舅舅哽咽着说,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蒋敏在北川的家人有10人已经确认死亡……
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受灾群众。”
看着蒋敏在抗震救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回到一线。天彭中学安置了4000多名来自龙门山、九峰山的灾民,蒋敏到这里维持秩序,帮助送水、送物资,为刚到的灾区群众扎帐篷。
和蒋敏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张燕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小孩子,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
17日凌晨,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医生发现她的血压非常低。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让给受灾群众吧。”
提起逝去的亲人,疲惫的蒋敏强忍泪水:“如果我的母亲我的女儿还活着,肯定也正被很多人这样帮助着、关爱着。这么多家庭,和我一样不幸,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相信爸爸妈妈和女儿会理解的。”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三)

男孩手刨4小时救出同学

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

“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四)

讨饭老人为灾区捐钱贫苦者也有爱的力量

过去他乞讨,是为了填饱肚子,等着别人来捐助。现在他乞讨,是为了多讨些钱,去捐助别人。
5月15日中午,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出现在南京市江宁区红十字会的募捐点前。他套着一件打了许多补丁的蓝色上衣,脚上穿着破旧的凉鞋,他的头发和胡须一绺一绺的,像挂着一层白霜。
他在四川地震灾区的照片前站了许久,然后抓着老式的白瓷缸,走到募捐箱前,瓷缸里散落的硬币发出“咣啷咣啷”的声响。
“他是来讨钱的。”这是募捐点工作人员郭沙瑊的第一反应。
老人的左手勾着缸把儿,指缝间夹着一张很旧的钱。他把钱抽出来,展开,展平了,两只手很郑重地把这5元纸币放进募捐箱。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老人走出了十几步,郭沙瑊才回过神来。她拿着留言簿追上去请他签名。
“不需要。”老人挥挥手。他的右腿看起来不大灵便,步履蹒跚,消失在人群中。
但是3个小时后,老人又回来了。这次,他拿出一张崭新的100元纸币,什么也没说,就要往募捐箱里塞。
郭沙瑊拦住他,问:“你怎么又来了?刚才你已经捐过啦。”
这个白发苍苍的乞丐嘟囔着说:“刚才想多捐点钱,身上都是一毛两毛的硬币,放在箱子里,那是给你们添乱……”他刚刚凑足100元零钱,为此特意到银行排了很长的队,跟银行工作人员说了许多好话,才换来这张新钱。
“四川那边的人遭了这么大的灾,命都没了。我是个要饭的,但现在比他们强多了。”他还是嘟囔着说
105元,对富人而言,只是一包烟,一支口红或一顿晚餐;对普通人而言,不过是少喝两瓶酒,少买一件衣服;但对这位老人而言,是伸了多少次的乞讨的手。
后来郭沙瑊才知道,老人叫徐超,67岁,在南京乞讨已经8年。这105元,他乞讨了整整8天。现在,他还想再讨100元,捐给灾区。
爱心和善举没有贫富之分。并不因为钱少,乞讨者的爱心就显得廉价。也并不因为贫苦,贫苦者就没有爱的力量。
这一点,郭沙瑊能看到。在为期两天的募捐过程中,她既接待了开着奔驰车送来一包钱却不肯留下姓名的富人,也接待了特意赶来的“的哥”,捐出跑两个礼拜才能挣到的钱。还有在对面菜场里专买便宜菜的老奶奶,从手帕包着的零钱中捡出唯一一张50元钞票……这些都让她感动。
两天下来,这个小小的募捐点一共收到捐款16641元。郭沙瑊如今已经回到她所在的房地产公司上班,但这两天经历的人和事,“对我的震撼非常大,它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
乞丐徐超将钱塞进捐款箱的那一刻,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有人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第二天中午,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在一家小饭馆门前找到了他。那时,这位乞讨的老人正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等着客人吃剩下的饭菜。
在捐光身上所有的钱之后,到那时为止,他又讨到了3块6毛钱,还缺96块4毛。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五)

英雄老师用双臂护住四个孩子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远离去了。
他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汶川地震袭来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一瞬间,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仔细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六)

9岁小英雄废墟中背出两同学

舍身救两个同学的小英雄林浩,在答记者问时,明确地说,他的壮举,就是学了雷锋。映秀小学的一名小学生林浩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临危不乱,在地震时从废墟中爬出,并将两名同学陆续背出,交给了校长。但是出来以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父母了,姐姐带着他和妹妹逃往了都江堰,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和自己的父母联系上。
林浩,今年九岁半,是映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所在的班有31名学生,灾难发生后,只有十名左右的孩子逃了出来,而其中的两名就是这个瘦小的孩子背出来的。
林浩:我
走在走廊上,突然有什么东西压了下来,我回头发现是两个同学压在了我的身上,我就使劲地爬,爬出来后又把我的同学拉出来,他昏迷了,我把他背出去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他妈妈就把他背走了。
记者:你背得动吗?
林浩:背得动。
记者:那另一个呢?
林浩:我又回去,把另一个女同学抱出来。交给校长,校长就把她抱走了。
记者:抱了两个同学出来,都是你抱的吗?
林浩:都是我抱出来的。
记者: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林浩:是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记者:当时他们已经昏迷了吗?
林浩:是。
记者:你当时受了伤,手臂都不能动了?
林浩:当时没受伤,是背他们的时候受伤的。
救出了两名同学之后的小林浩,却无法找到爸爸妈妈,14岁的姐姐带着他和妹妹,深一脚浅一脚地逃到了都江堰。
记者:从映秀走到都江堰你们走了多久?
林浩:走了7个小时。
记者:当时路都不通了,你们走哪条路下来的?
林浩:走小路。
到目前为止,林浩与自己的父母还没有联系上,在这个九岁半的孩子身上,我们没有看到慌张与不安,他的勇敢鼓舞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认真看了小英雄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首先是他在大难临头时的镇定自若。当时,他自己已经被砸伤,脸上、手上都是伤口,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人逃离,而是返回废墟里,一个一个往外救出了两个同伴。在这样的年龄段,孩子不仅胆
小、而且都要撒娇,平时稍微有点头疼脑热的就要爸爸妈妈关照,大多数孩子碰到这样的灾难,一般是很难抵挡的。但是,奇迹出现了!林浩以他的行为,表面看很平常的行为,却反映出了一个在他年龄段几乎难以存在的优秀品行!以前曾经听说过,国外有一个也是和林浩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飞机遇到危险时、一个人竟然在机场人员的指挥下硬是把飞机平安降落、事件最后转危为安了。当时就想,要是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有这样的小英雄就好了。现在,这样的英雄已经诞生!让我们向他致敬!
其次,是他处理事件的态度非常成熟。当他把同伴从废墟里救出以后,没有放在一边了事,而是交给了校长;一个交了,再一个又交了!我不知当时的校长是怎么想的,也许校长在看见大多数孩子遭难的同时,痛苦绝望;也许,校长在看见了小林浩所作所为的同时,先震惊后高兴!上次,印度尼西亚海啸时,也有一个十五岁的英国女孩凭着上课的知识断定有灾难,结果救回了多人的性命。现在,我们的小林浩只有九岁,可能他学到的知识里,没有这个提示;可能他受到的教诲里,没有这个步骤,但是,他凭着自己的胆略、自己的本能、自己的果敢把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给学会了、体验了、扬升了!
最后,是他自己在家人没有音训、四处举目废墟的情况下,一个徒步走了7小时,从小路跑到了都江堰市!在大家把他当英雄一样围绕时,他还是那样沉着、稳定,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接受记者采访后,他又一个人走了!我们从小林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面对灾难的镇定,我们看到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难弄,他们娇生惯养、他们自私自利、他们不会处理突发事件……但在小林浩的事迹面前。这些担心和忧虑,救显得有些多余。我们相信,在灾难面前的孩子。大多数是会学习林浩的。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感人故事集(七)

三岁小男孩的一个敬礼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郎铮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面对早已超出了其年龄所能承受的地震,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时,竟然不忘向救援人员敬上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倘若在平时,人(公文有约提供)们或许会会意地一笑,称之为聪明玩皮,然此时从其敬礼中分明让人读出了坚强和勇敢。有了这份坚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天变已不足畏了。
一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然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以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性的坚韧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众志成诚、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
曾有网友动容地感慨:地震中的孩子们最坚强。是的,此次地震袭击最集中的场所之一就是校园,而面对地震,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冷静与坚韧,常常让人感动着而泪流满面,小郎铮如此,其他许许多多的孩子无不如此。
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9岁的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又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另一名昏迷的同学;幼儿园小朋友任思雨双腿被卡鲜血直流,救援人员怕她痛苦而救援缓慢,任思雨竟高声地唱起《两只老虎》来安慰救援人员;12岁的女孩李
情地说一句:“小英雄林浩,好样的!” 月必须双腿截肢才能救出,截肢中李月咬破嘴皮也没有哼一声,还问救援人员“我是不是最勇敢的”……
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或许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一种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精神,却是那么的充满力量,坚韧而伟岸。
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自古以来,我们历经了无数的灾难,然正因为有了这种临危不惧、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
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躯远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坚硬,但我们的心比什么都坚强。我们因为坚强而喊出了“中国不哭”、“汶川不哭”的口号,这是信心,这是希望。
3岁小男孩的坚强,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