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考是对的,古诗中也不是百分之百符合平仄规律,这里原因很多。
格律规则是发源于南北朝,隋唐出现雏形,中唐之后才正式定型。所以唐朝前期格律规则还在形成之中,很多诗作者的作品不是百分之百符合,但是基本的格律规则是符合的,只是个别地方有差别,符合率应该在七八成以上。
古诗中分为近体和古体,有些诗作其实是属于古体诗范畴的,古体诗是没有固定格律的,比如静夜思就有古体诗的味道,古体诗的特点是古朴质拙,平实而,韵味深长,而近体诗华丽铿锵,多有对仗,音律谐美,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不是说写得诗不合格律就说成古体诗。
近体诗的格律很复杂,你列举的是固定格式,除此之外还有变体,还有拗救,通俗的说非关键字是可以不符合的,一般格律公式把非关键字记为(中)。
古人写诗遵照的音律和我们现代口音有区别,写诗一般是按照平水韵写的,在平水韵中不字是入声字,仄声,而在现代语音中是平声。看字在平水韵中是平仄两读,现代是仄声,独字也是入声字,仄声,所以敬亭山一首诗是符合格律的。
古人规定的格律规则不是随便定的,是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求,格律的精神其实是说古人认为音节高低交错是最美的,所以诗句中平仄音节要交错排列,现在写诗,是否遵守格律,你可以自己决定,但是在这之前你应该了解古人的用意和追求,其实格律中学问很深,包含了很多微妙的美学追求,而且现在正式的诗词比赛都是按照格律规则评选的。但是也有一些高手破开格律的限制写出了很多好作品,不过这是极少数。
阁下问得这么认真,在下就尽量为您答疑解惑
首先要搞清楚诗词最初是没有平仄之说的,
其次,诗词的平仄是根据发声来确立的(即读起来顺口,不拗口)
再者,古时的发音系统与现代发音并不完全一样。
最后,平仄的要求只是针对唐及其以后朝代的【格律】诗词而言。
如果搞清楚了上述原则,就可以回答你提的几个问题了。
1,不是所有诗都得遵守平仄原则(只针对格律诗词)
2,关于格律诗的要求:
在格律诗中,要求十分严格,不仅像你说的要平仄相对,还有诸如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八句律诗中间两联须用对仗、只能押同一个韵,且奇数句不能有韵字之类的、另外绝对不能出现孤平句,这是格律诗大忌。
我的建议是找一本格律方面的书好好看看,其实格律的要求不多,但要写格律诗的话,就必须遵守其规则。
古诗本身便没有完全符合,允许次韵、险韵的出现,现代平仄的分发由于读音的更迭也出现了改变,古代方言也对平仄的判定造成了影响,我则一般作用方言韵进行创作,对于平仄,若不失大体(其实很细),还请不必在意。
不全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每句的一三五个字可以不用严格遵守,但二四六字必须一定要与句式一致
当然必须注意别犯孤平,一句中除了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即犯孤平,犯孤平为诗家大忌。
实在不懂就去查查资料吧,我也不是特别了解。
对了,还有就是唐诗中不全是格律诗,有些诗表面看起来像是律师或者绝句,但是其实作者是写的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