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物的化学保存方法

2025-01-25 09:25: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要想保护好一件文物,首先需要明确它的成分,才能够制订合理的保护计划。通过传统的化学分析手段,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明确文物的化学组成。
  例如: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王室祭器。长方形腹、立耳柱足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时期少见的大型器物。腹内铭文" 司母戊"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所铸。 一九三八年春在离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西南八十米处吴培文祖坟地中出土面世。
  一九九零年夏在对司母戊鼎保护的过程中发现位于该鼎铭文背面右上方处(鼎腹北外右上方)有一块13×15cm不规则形状的砖红色的锈。从锈的外型上来看呈块状集合体,很象铁的氧化物。因为褐铁矿(Fe2O3.3H2O)、针铁矿(Fe2O3.H2O)的形状多呈葡萄状、土状集合体。但是,青铜器在土壤与大气中常年氧化腐蚀过程产生的另一种腐蚀产物赤铜矿(Cu2O) 也呈红色。同时在司母戊鼎南腹内中部、腹左上部等处均发现此种锈样。首先从该处取少许锈样做定性分析来判断锈蚀物是铁锈、锡盐还是铜盐。 试样分别溶解在1:1HCl 、1:1HNO3 的溶液中。
  试样溶于1:1HNO 3溶液中呈无色,溶解完全,无沉淀生成。 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无二价铜离子存在。 溶液溶解完全说明反应过程中无偏锡酸生成。
  锈样溶于盐酸溶液中溶液呈黄绿色,加入硫氰酸铵后有红色沉淀生成。 Fe2O3+6HCl=2FeCl3(黄色)+3H2O Fe3++CNS-→[Fe(CNS)]2+(血红色) 通过以上两组定性分析试验,砖红色锈样溶于盐酸溶液中呈三价铁离子黄色,溶于硝酸溶液中未发现二价铜离子和水合偏锡酸(H2SnO3)存在。定性鉴定后初步判断该锈蚀物为三价铁离子。之后又进一步对该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定量分析采取重铬酸钾法。
  首先用万分之一天平准确称取锈样放置在200mL 容量瓶中用20mL1:1盐酸溶样 Fe2O3+6HCl=2FeCl3+3H2O FeCl 3+Cl-=〔FeCl4〕-(黄色)
  生成易溶于水的络离子,用二氯化锡将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 用0.05NK2Cr2O7滴定。
  Sn2++2Fe3+=2Fe2++Sn4+6Fe2++Cr2O72-+14H+=6Fe3++ 2Cr3++7H2O
  通过定量分析进一步判断鼎腹北外右上方砖红色锈蚀层是铁的氧化物 Fe2O3=62.27%。
  在了解了文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之后,就能够制订相应的方案来保护文物,防止其毁坏。 例如,铁器锈蚀产物成分十分复杂,而且在同一锈蚀产物中a,d,p三种构型的FeOOH共存。铁器文物的腐蚀与其本身的成分、结构、锻打程度、空气湿度、氧和氯及硫酸根有关。保护铁制的文物,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清除表面锈块及附着物;第二步是根除诱发生锈因素的前处理;第三步是用合成树脂或蜡等成膜物浸渍,进行强化保护处理。
  具体的操作是(1)用蒸馏水洗涤和抽提;(2)用化学或电化学等方法脱盐;(3)在特殊情况下经高温(800℃)加热后,用K2CO3或Na2COS饱和溶液沸煮脱盐。最后在减压(20~40)×133.3Pa下用丙烯酸树脂浸渍成膜,隔绝外界的空气和水。
  青铜器的保护处理,主要是防止青铜病,即抑制粉状锈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生成或使其稳定化。目前已采用的方法有:(1)控制青铜器的保存环境,要求湿度在70%以下,最好是维持在40~50%;(2)用化学或电化学等方法除去氯化物;(3)用碳酸氢钠[NaHCO3Na2CO3.2H2O]溶液长时间浸泡,直到铜器表面的颜色变成绿色为止;(4)用氧化银浆[Ag2O]处理,使表面生成氧化银保护膜;(5)用苯并三唑固定铜和铜锈,抑制腐蚀的进行,并进一步再用含有苯并三唑的硝化纤维喷漆进行表面喷涂强化处理。最近开始用的还有一种辉光放电法,它是利用在氢气、甲烷、氮气和氩气的混和气体进行辉光放电,还原覆盖在新出土金属文物上的块状锈,除去腐蚀层中氯离子。
  除了防锈蚀以外,防腐蚀也是文物保护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诸如丝绸、字画、木制品、石制品乃至人与动物的遗体等文物的保护过程中,防腐杀菌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对抗细菌、霉菌的侵蚀,化学方法例如化学合成的防腐剂、杀菌剂,都是非常有效且常用的手段。
  在对新出土的文物进行处理的时候,清洗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大多数情况下清洗文物显然不能简单的使用水,能够达到清洗效果,同时又能保证不会破坏文物的文物清洗剂同样是化学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贡献。

回答2:

物质的保存原则就是不让他们反应, 只要给适合他们稳定存在的环境,就能保存了

你看化学周期表上的Sr 就是锶 这元素的位置它在第二主族元素的第五周期

它是和Ca一个周期的

你要是学化学的就该知道 金属活动顺序表

就是 K Na Ca Mg Al Fe ......这些的

前三个都是最活泼的金属 和极易水反应和02反应 原因就是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就 一个 或者是两个 而且离原子核远 这样就容易数去电子,这样就活泼

就容易反应

比如上面说的Ca 他的原子结构是 +20 -2 -8 -8 -2 (+x表示原子核处的核电荷数 -x表示电子数) 由于最外面的-2 而且离原子核最远 他就容易失去电子 就反应了。而Sr 原子的结构是 +38 -2 -8 -18 -8 -2 这样看-2这个最外面的电子离的原子核就更远了,那就更容易失去电子了,就更活泼了,更容易反应了

所以他们都是相当活泼的金属 极易和空气中的O2 和水蒸汽反应

所以保存他们就该和空气绝缘 和水绝缘 就把他们放在了煤油里了

回答3:

将古文物和空气、水等隔离,有条件可以真空保存
物质的保存原则就是不让他们反应, 只要给适合他们稳定存在的环境,就能保存了。
你看化学周期表上的Sr 就是锶 这元素的位置它在第二主族元素的第五周期
它是和Ca一个周期的。你要是学化学的就该知道金属活动顺序表
就是 K Na Ca Mg Al Fe ......这些的。

前三个都是最活泼的金属 和极易水反应和02反应 原因就是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就 一个 或者是两个 而且离原子核远 这样就容易数去电子,这样就活泼就容易反应

比如上面说的Ca 他的原子结构是 +20 -2 -8 -8 -2 (+x表示原子核处的核电荷数 -x表示电子数) 由于最外面的-2 而且离原子核最远 他就容易失去电子 就反应了。而Sr 原子的结构是 +38 -2 -8 -18 -8 -2 这样看-2这个最外面的电子离的原子核就更远了,那就更容易失去电子了,就更活泼了,更容易反应了。所以他们都是相当活泼的金属 极易和空气中的O2 和水蒸汽反应。所以保存他们就该和空气绝缘 和水绝缘 就把他们放在了煤油里了

回答4:

物质的保存原则就是不让他们反应, 只要给适合他们稳定存在的环境,就能保存了

你看化学周期表上的Sr 就是锶 这元素的位置它在第二主族元素的第五周期

它是和Ca一个周期的

你要是学化学的就该知道 金属活动顺序表

就是 K Na Ca Mg Al Fe ......这些的

前三个都是最活泼的金属 和极易水反应和02反应 原因就是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就 一个 或者是两个 而且离原子核远 这样就容易数去电子,这样就活泼

就容易反应

比如上面说的Ca 他的原子结构是 +20 -2 -8 -8 -2 (+x表示原子核处的核电荷数 -x表示电子数) 由于最外面的-2 而且离原子核最远 他就容易失去电子 就反应了。而Sr 原子的结构是 +38 -2 -8 -18 -8 -2 这样看-2这个最外面的电子离的原子核就更远了,那就更容易失去电子了,就更活泼了,更容易反应了

所以他们都是相当活泼的金属 极易和空气中的O2 和水蒸汽反应

所以保存他们就该和空气绝缘 和水绝缘 就把他们放在了煤油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