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25-01-04 04:11: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商业方面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首都长安城,在隋朝兴建时称为大兴城,但习惯上还是称长安城。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旧制,不断修建,更加宏伟壮丽。长安城布局特色:①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其南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宫殿区居全城北部中央,显然带有皇帝“至高无上,南面称王”的意思,这可说是宇文恺当年设计长安格局时的中心思想。②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③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正反映了这种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全城街道两旁都有排水沟,并栽种槐榆,大道笔直,绿树成荫,市容十分壮观。白居易给张籍的诗中所说“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就反映这一情况。宫城和皇城内,多种梧桐柳树。④封闭式的坊和集中的市。坊是居民居住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韩昌黎全集·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今京师之人,不啻(chì止)百万。”《韩昌黎全集·出门》:“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说长安有百万人口。唐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融洽,迁居长安的少数民族人口,十分可观。仅贞观时迁居长安的突厥族人就有一万家。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会聚长安,使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敦煌壁画中的西域各族人长安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很多波斯人长期甚至世代留居长安等地。长安百万人口需要大量的商品供应。全国各地的商人和外国商人云集京城,兴贩贸易,使长安东西两市商业兴隆繁盛。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在国内国外影响很大,日本的平安京(西京)就是仿照长安建设的。想一想:据记载,长安东市在会昌三年(843年)失火,一夜间烧毁曹门以西十四行四千余家。这则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说明当时长安城内商家之多。了解了盛唐经济的繁荣以后,我们来讨论一下促进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唐朝经济之所以如此繁盛,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得利于各族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更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联系我国今天的社会现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以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就像历史的两个车轮,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回答2:

繁荣,请参考高中历史课本

回答3:

一 市场比较发达,管理日渐规范,商人遍布全国,商船往来频繁便利。“长安百万家”,长安、扬州、洛阳、成都等成为了国际型大都市,城内有市(商品贸易区),有坊(居民居住区)坊市分离,具有现代大都市的规划特点。市内店铺林立,有200多种行业,四方珍奇聚齐,繁华异常。李白的《估乐客》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说明了商业贸易的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唐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反映了夜市的繁荣,酒店、餐饮服务业的昌盛。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杜牧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都体现了当时扬州的繁华与奢靡气息。 二 在唐代的商业发展过程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这种柜坊,接受存钱,并凭借一定的信物,替有钱者支付款项,而收取一定的柜租。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汇兑制度,可以避免长途携带钱币的不便和可能出现的危险,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这也是一种经济进步的标志。而唐朝对货币的改革,通用“通宝”即确定了后代货币的范式,对经济的发展也起了不小的推进作用。此外,像牙人牙郎得出现,也是一种经济进步的标志。 三 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是唐代商品经济中的一大亮点,唐代对外开放是促成其盛世形成的主要因素,英国著名学者威尔斯说到,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有唐一代,“盛唐气象”的恢弘、博大与开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象征。在当时,与世界的联系是空前的紧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对外贸易亦随着国力的强大而扩展到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而开展对外贸易必须首先扩展对外交通,这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唐朝在扩展对外交通方面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在这方面,史书多有记载。如唐德宗时宰相贾耽撰写的《皇华四达记》就曾记述说:当时,通往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七条交通干道:一曰营州人安东之道,二曰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人回鹘道(参天可汗道),五曰安西人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此外,还记有从长安分别通往南诏的南诏道和通往吐蕃的吐蕃道。上述道路,西向可通往西域,穿越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各个山口,到达中亚、南亚与西亚,甚或远至欧洲,即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此外,外国商人来此经商的规模也空前庞大,苏莱曼《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有一个时期竟达12万人以上,他们带着香料、药物和珠宝,换取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也是基于海运事业的发展。《新唐书·阎立德传》记载,唐贞观时阎立德在洪州造“浮海大航五百艘”。《西山杂志》提到唐天宝中泉州所造海舶“舟之身长十八丈,面宽四丈二尺许,高四丈五尺,底宽二丈,作尖圆形。桅之高十丈有奇。银镶舱舷十五格,可贮货品二至四万石之多。”
四 在商业的发展中,唐代对商品的产销和流通的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在商品生产上有官方的质量监督和样式规范,在销售上,有交易制度,价格管制以及行会操控制度。在流通管理上,有公验、过所制度。这些制度均比较完善,执行也十分有效。

回答4:

总体来说并不怎么好,虽然经济总体而言世界第一,但是是因为地大物博;而且重农抑商禁止市坊外的集市,所以比起宋朝就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