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的话:陆军:曼斯坦因 隆美尔 古德里安 莫德尔
空军:凯塞林
海军:邓尼茨
成王败寇的那个名单固然多 但是 从名将的角度来看 更多的是不为人所知的或配不上名将头衔的 具体的我晚上回家后补充一下
回来了:
补充:首先说曼斯坦因 如果没有他的曼斯坦因计划 那么意味着德国将会重蹈一战的命运:与英法两国在西线死磕 甚至也不能排除斯大林会不会趁虚而入这样的可能性 因为对法作战前的制定计划是黄色方案——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几乎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 因此曼斯坦因计划所起到的作用就很关键了 在战略上成功的为法国埋下了坟墓 而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德军整体防线出现了松动 曼斯坦因在关键时刻的哈尔科夫战役挽救了德国的东方战线:促使苏联不得不和德军暂时僵持一直到库尔斯克战役后 库尔斯克战役可以说的是曼斯坦因是很坚决支持的 但是库尔斯克战役从其他角度来说的话并不能说苏联或是德国战胜或失败:随着盟军登陆西西里 希特勒不得不停止了库尔斯克的攻势 将东线的原本已经紧张的军队抽调不少赶赴意大利战场 从库尔斯克战役来说的话 并不能都怪在曼斯坦因头上 据我目前所了解、推断的话 1.为了新式坦克的参战 希特勒推迟了战役时间 当然也就给苏联时间 2.德军已经日薄西山了 尽管还是有可以进行进攻的实力 但是和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那种如入无人之境的相比大为不如了 3.元首关键时刻终止战斗 西西里岛的盟军登陆使得意大利变成了德国的“定时炸弹” 如果不从东线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 那么西线盟军有可能以此为突破口 因而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如此 但我还是认为曼斯坦因坚持打库尔斯克来达到最大程度消耗苏军反攻的实力的做法是不太妥当的:德军装甲力量的月产量和苏联的月产量不是一个级别的 纵使库尔斯克可以成为第二个的“哈尔科夫” 德军想扩大战果也是很为困难的 即使达到了 苏联更是有数百万的后备军和大量的技术性兵器 再者损失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在德国当时看来的情景来说是很不妙的 除去平民屠杀等 总体上来说 我对曼斯坦因就是这样认为的
而古德里安 闪电战的创始人:速灭波兰、法国以及其他西欧小国 可以说他的战术成了德军在战争初期“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虽然最终在苏联破产(不破就怪了 苏联那么大的战略纵深 不是西欧国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而他多次与部下深入前线 可以说他对法作战的胜利是最大的点睛之笔 可惜的是入侵苏联后随着莫斯科战役失败而浪费了一年多的军旅生涯 但是还是在中后期得到启用重投入军旅生涯直到最后一次被希特勒解职——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的一些纳粹官员、将领一样 很大程度上使元首的“焦土政策" 不能很好地实行 因为如果实行了 意味着战后如没有外援帮助 德国民众的生活将会“回到中世纪”甚至更惨!
隆美尔 当之无愧的沙漠之狐、德军的三大进攻战神之一 最大的人生璀璨之处 就在北非战场——它塑造隆美尔永留战史的一世英名 凭借着与英美联军的实力颇为悬殊的实力 多次出击 一度扩大战果 使英美在北非战场岌岌可危 隆美尔雷场也使英军进攻步伐不得不放慢 因此才留的了不少的喘息时间 但随着补给的供应的极为不足、兵力武器装备和已经接受过大换血的蒙哥马利的英美联军相比实力悬殊 最终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战败 但还是保持了很好的撤退以至于不全军覆没 (这又要感谢元首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 不让保卢斯撤退结果害得被包了饺子 这回差点又害非洲军团成为第二个第六集团军 幸好最后一次终于允许了) 蒙哥马利可以击败沙漠之狐重要的是兵力和装备上的全面优势 这点优势就使的战局天平倒向了英军 不过蒙哥马利的指挥也不能否定 当丘吉尔让他进攻时 他可以拒绝知道准备完成后再发动攻击这些来说的话也是难得可贵的 隆美尔最终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深爱的非洲军团 会到德国 当他要求更多援军被拒绝(当时兵源各战线都极为吃紧了) 随着非洲军团的末日逐渐到来他要求回到非洲回到他的军团又被拒绝 并不得离开德国(很明显元首不想让隆美尔这个当时在德国广播里、军队中被赋予神话般的角色成为第二个保卢斯) 非洲军团最终覆灭了——大部分德军走进了战俘营 还有让我不得不提的是 隆美尔对于大西洋壁垒的快速修建完善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因为他的存在 使得诺曼底登陆盟军遇到了不少的“礼物" 比如后方雷区、隆美尔芦笋(伞兵杀手)等也给盟军带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麻烦 最可惜也是最致命的是 隆美尔一生的三个不在场使得德军的命运仿佛都与他联系起来 最终第三次也包括了他自己—— 第一次是离开非洲军团后非洲军团血战不敌最终投降 第二次是盟军登陆诺曼底正在给妻子庆祝生日 第三次也是他人生的结束——希特勒遭7.20刺杀事件时 他正因为受了空袭的重伤 而躺在医院疗伤 最终被怀疑卷入了刺杀元首事件中 不得不 也是希特勒所期望的那样 “体面”的喝下毒药自杀了——隆美尔的家人因此逃过一劫 希特勒也隆重出席了他的葬礼 一代名将就这样可惜的与世长辞了
还有一些我明天找个时间看情况补充
曼斯坦因参与过克里米亚屠杀,不过德军屠杀战俘和平民是很正常的,因为德军是世界上唯一把屠杀变为合法化的军队,巴巴罗萨计划的一部分就是消灭三分之一的斯拉夫人。当时苏联人口是2亿,战后死了4000万,比中国伤亡还大!
二战德军的名将:我觉得最强的是莫德尔,德军中能打败朱可夫的人!后期的他的焦土战术害死不少斯拉夫人!
其次我认为称的上名将有:古德里安(自传:闪击英雄)德军装甲师之父,在入侵苏联前期任第三专家集群司令。发起了著名钳形攻势
隆美尔,沙漠之狐。丘吉尔非常推崇他。丘吉尔很著名的一句话:即使我们在战争的浩劫中相互厮杀,但请依然允许我说,他是一名伟大的将军。
龙德斯泰特:德国老资历的元帅了,入侵法国的总指挥,入侵苏联前期任南方面军司令。他的战略判断能力很强。属于稳扎稳打型。
冯·博克,与龙德斯泰特齐名的老资历元帅,入侵苏联任中央方面军司令。能进能退,希特勒把中央集群交给他,也是非常信任他的能力。
曼斯坦因(自传:失去的胜利),著名的曼斯坦因计划,让德军顺利占领法国,但其曼斯坦因在苏联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他是个十分喜欢冒险的一个人。哈尔科夫反击战是他最灿烂的一笔,之后可以说多次判断失误,屡战屡败,他推崇的库尔斯克战役直接葬送了德军最后的反击力量,无论是第聂伯河还是卫城,曼斯坦因没一次能赢过他的老对手:科涅夫
霍特:在苏联任第四装甲集群司令,与古德里安形成著名钳形攻势,参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他是合格,中规中矩的将军。后任命为元帅
克莱斯特:在苏联任装甲第一集群司令,参与中期的高加索战役,也是以文件著称。后任命为元帅
保卢斯:悲剧的德国元帅保卢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元帅。任第六集团军总指挥,从哈尔科夫到最后的斯大林格勒,可以说保卢斯几乎完成了军人该做的任何事,当然除了自杀,他最后在绝望中选择了投降。他的指挥才能还是很出色,属于典型的学院派,服从上级命令,对战场的判断也非常出色。但是最后曼斯坦已救援无望,苏联华西列夫斯基的150万军队开到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他注定悲剧了。
李斯特.,入侵苏联中期,任重组后的,A集团军总司令,奉命攻克高加索地区。早期参与了德军入侵希腊,南斯拉夫战役指挥。
克卢格,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后接替冯·博克中央集群总司令。他防守战术还是很有一套的
勃劳希契:德国陆军总司令,几乎和他的参谋长策划了二战德国所有入侵行动
哈尔德: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德军判断力最强的人,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他都是第一个判断出德军已经无力在继续扩张战果的的指挥官。
邓尼茨:狼群战术的发明者,二战前期给盟军海军造成极大杀伤,在一战日德兰海战后,德国海军已经无力在大西洋上进行大规模作战,但尼米兹的狼群战术,让德军的海军有了极大的杀伤了。
勃洛姆堡 勃劳希契 博克 凯特尔 克卢格 勒布 利斯特 龙德施泰特 维茨勒本
赖歇努 屈希勒尔 曼施泰因 布施 克莱斯特 保卢斯 隆美尔 魏克斯 莫德尔
舍尔纳 古德里安
邓尼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