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乘各需要证到什么果品,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2024-12-26 14:59: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善友 道安!


   佛法所讲的空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空相、另一个是空性。


所谓空相,是单指五蕴十八界等世间法,都是无常、皆是因缘所成、必定灭坏之法,因此都是空相、没有常驻、真实不坏之相,故称空相。


而空性则是说,五蕴诸法并不是自己出生自己,必须有个含藏五蕴种子的本源---阿赖耶识,假藉因缘而令五蕴出生,但是这个万法根本之心,其本体犹如虚空,故称空性。


那如果是指小乘的话,初果须陀洹即能观照五蕴皆是无常、无我、空,而断除"五蕴为真实不坏之我"的这个我见。这是小乘的五蕴皆空的层次。


若是大乘,则须开悟明心,现前照见阿赖耶识心体的运作,观察这个本心能够出生我们的色身、令色身运作不息,但是色身却不是本心,可是色身也不离本心。同样的受想行识也是这样观察,这才是大乘的照见五蕴皆空。

=========================================================


另外关於涅槃境界的问题,可分为两个层面来答:


  1.   首先,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涅槃彼岸,讲得更白话一点,就是本心自住的境界。

  2.   阿罗汉并没有证涅槃,他们只断烦恼障(令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烦恼)的现行,所以可以在死後不再受生三界六道,但当他们灭尽了自我不在来三界六道後,试问又是谁证涅槃? 谁得解脱? 谁到达彼岸?


有经为证: 杂阿含卷26: 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著,爱所系,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无明大闇聚障碍,谁般涅槃?


这就是说,佛弟子透过因缘观,断除生死轮回的无明後,在这一世舍报以後,五蕴永尽不再出生、那又是谁取证涅槃呢? 因为能取能证的五蕴假我尚且都灭除了,又是哪个我证涅槃乎?


因此,阿罗汉并没有证涅槃境界,也没有到达彼岸,只是"生死已尽、不受後有"。


而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即本心,现前观察本心出生一切万法、却又不取一切万法,这才是证涅槃、到彼岸: 不用灭尽五蕴我,现前就已经亲见涅槃彼岸了。

回答2:

般若经中有浅深二说,于声闻与初心之菩萨共通说其浅义,是曰共般若,单对上位之菩萨,说其深义,是曰不共般若。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
(一)共般若与不共般若。(一)共般若,即天台宗之通教,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三乘共修证,故称共般若。(二)不共般若,天台宗之别、圆二教,唯对别、圆二菩萨说,而不共于声闻、缘觉二乘,故称不共般若。

【深般若】
指深妙真如之理。又作甚深般若、实相般若。即诸佛之教法,为三千世界内外无与伦比的最上最尊之微妙法,故称深般若。

【阿罗汉果】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三义:一杀贼,杀尽烦恼之贼;二无生,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三应供,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小乘而言,应该是无法照见五蕴皆空的。《心经》属于大乘佛教的经典,需要证得菩萨及以上果位,方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进而“照见五蕴皆空”。

多少品无明的说法,出自天台宗。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只能根据资料谈谈目前的理解。
根据《天台圆宗四教五时西谷名目卷上》所述:
十住正修空。傍修假中。十行正修假。傍修空中。十回向始正修中十地证中矣。
十住者。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此位内凡位也。断见思证空理故。入空位也。初住断见惑。自二住至七住断思惑。后三住断少分尘沙。仍第七住成就空观也。

如果是单单【五蕴皆空】十住之七,不退住应该就可以了。
但是《心经》中的空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应该是中观】,若要证得则需十地菩萨及以上。

天台宗别教所立菩萨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中,初地以上十二阶位断尽无明,故称十二品无明。而圆教之断除无明篇初住以上四十二阶位,故共有四十二品无明。
十地总而断十品无明。证十品中理也。初地位断一品无明。自证一分中理。百佛世界分身作佛。第二地千佛世界作佛。第三地万佛世界作佛。如是后后位皆十倍。乃至佛果位。无量无边世界分身散影作佛也。

若你说的多少品无明,是按十二品而论,恐怕有品的就可以。如果是按四十二品论,证得的话,就至少要到三十一品了。

回答3:

一,小乘佛法本身就是大乘佛法那些所谓大德们对其污蔑的称呼,以抬高自己的地位,所以应该准确称为原始佛法或上座部佛法。
二,释迦牟尼佛在活着的时候,修行和讲法是以三十七道品为主,根本没有什么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佛灭度后近千年才慢慢出现的。当然也就更没提到过什么所谓的四十二道品,这些都是后来的东西。
三,你所说的没错,到阿罗汉果已经断了无明,照见五蕴皆空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就是解脱者,就是法身大士。
四,释迦牟尼所在的时代,只有释迦牟尼成佛后,弟子们对于他没成佛的时候的尊称叫菩萨,而释迦牟尼佛本人也自称为阿罗汉。
五,阿罗汉本身具备大慈大悲,也具备菩提心及救度众生的能力,心中可以说已经无我了,是很高的境界,绝不是大乘佛法所说的自了汉。如果修行者自私自利,恐怕连初果都证不到。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私自利的人修成的。
六,菩萨,广义上来讲愿意帮助众生的修行者,都可以称为菩萨。连一般凡人都知道别人有困难愿意去帮,一个阿罗汉怎么可能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呢,说不通,所以你管罗汉叫菩萨也是适当的。
七,准确地讲,证到阿罗汉果以后,就已经是大解脱者,法身大士,与佛,菩萨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名词名词不同,你也可以理解为职能不同,当然这些都是人类那些大德们自个分的。
八,我刚才已经回答了,阿罗汉已经彻底断了无明,就不存在断了深层次浅层次无明。佛其实原本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为啥叫他佛呢,因为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是祖师爷,弟子们为了尊敬他,给了他一个崇高的称谓。就像金正恩是朝鲜第一大元帅是一个意思,虽然俩人不可同日而语,但道理还是这个道理。

回答4:

菩萨境界和阿罗汉当然不一样。
不然菩萨就是阿罗汉了。
能证五蕴皆空,不是道理上了解,是真的能上天入地,超脱六道。
小乘要证得阿罗汉果。
大乘则不说证与不证,照与不照,空与不空。为什么呢?
因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啊。
教理是这样说,只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见证。

回答5:

四果以上,也就是菩萨位才能照见五蕴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