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的历史文化

2025-01-25 01:45: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穿越历史时空 千百年来,古城保存着水陆并行、前街后河的格局。城内散布错落有致的民居,古码头边栓有站着鱼鹰的小船,河岸边石阶上蹲着浣衣的妇女。 青龙洞古建筑群近景 我国有历史文化名城100座,大多数为人们所熟知。而与上海、丽江、平遥、敦煌等一同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贵州镇远,却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养在深闺。少了一点知名度,古城却因此古风犹存,质朴自然。这座历经2280多年风雨的文化名城,至今仍遗存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驿道5条,以及难得一见的有“歪门斜道”之誉的古巷子7条。仅3.1平方公里的小城,风霜傲骨,古风盎然。 “太极图”上千年城 氵舞阳河从瓮安、黄平、施秉滚滚而来,奔腾于崇山峻岭之间,接纳众多的支河而成巨流,过了诸葛洞便进入镇远。从镇远蜿蜒东北而下沅江,放舟直下洞庭、长江,正所谓“南箕北斗五溪烟水洞庭波”。舞阳河穿行于武陵山区,中下施河谷深切,两岸尽皆悬崖峭壁,翠峰插天,“两山夹峙,一水中流”,山环水绕,气势逼人,雄奇险峻。深知兵法的林则徐至此,心灵为之震动。他写道:“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走进山中,但觉“山前突兀复有山”;抬起头来,顿觉“昂头但见山插天”;登上山顶,又有“不敢俯睨千丈渊”之感。一个“恶”字好生了得,道出了“此身未坠胆已落”的心境,使他“惊起群山向天叫”。 氵舞阳河来到镇远,拐了一个S形的大弯。站在石屏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溪河旋绕,山岩森列,白崖东枕,碧峰西峙”,有人为这种雄伟的气势所震撼,惊叹:“叠嶂连云起,岿然舞水滨。”有一老道登上山头,说镇远“右看滇南头,左尽楚北尾;苍茫俯群山,浩浩烟波起”,而后又惊呼这是一幅“太极图”,若是在S形的河湾上建起两座城池,便是“日月乾坤,阴阳相照”。军事家颇重“地利”,认定在此“屏山为城,氵舞水为池”的地方建城,既有通江达海之利,又有崇冈复岭之险,于是在氵舞阳河两岸修建城池。先建镇远卫城于南岸,后在北岸修建镇远府城,一文一武,恰似“太极图”上象征“阴阳”的两个点。从此,镇远成了雄踞在西南大通道上的军事重镇。 苗疆“清明上河图” 军事重镇镇远战云密布,却因是“水陆都会”而日渐繁华,成为南疆的一个商贸城市,正是“岂知跃马横戈地,犹有晨钟暮鼓声。”随看卫所的设立,大批军户来到镇远,以后又迁来匠户、民户,人烟日渐稠密。镇远居沅江上游而控驿道,由云南至镇远20余站,货物皆用人挑马驮,到镇远后改行水路。由镇远到常德、岳阳的水路,有船只往来。若是逆水行舟,船到镇远起岸,就走上通往云南的大道。精明的商人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看到镇远是一个发财之地,可以把内地各种物资转输边地,又可将滇黔土产运往“下江”,于是纷至沓来,会聚镇远。云南的货物如铜、锡之类,多在此集散。滇铜运到镇远,价格可高出产地两三倍,大有其利可图,故买卖兴隆。从“下江”运来的粮米、布匹、杂货,到此转手买卖,也可获取丰厚利润。军旅往来,商贾云集,致使镇远成为“舟车辐辏,货物聚会”的都会。 水路繁忙,百舸争流,于是在沿河两岸建起许多码头。码头是水陆交通的衔接点,是镇远的一大表征,它标志着这座古城曾经是交通枢纽,具有军事与商贸的双重功能。 谁也没有料到,在远离京城的镇远边城,在向来被人视为“化外之地”的苗疆,在山重水复的贵州高原上,也有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氵舞阳河上,港湾歧出,码头相望,船只往来穿梭。两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支撑在水中的吊脚楼,这吊脚楼的临街面都是骑楼式的,茶楼酒肆、店铺之中,夹杂着楼台宫阁。街市上人声嘈杂,摩肩接踵。一泓秋水,半江渔火,缕缕炊烟,楼阁倒影,装点出一幅绝妙的图画。 “歪门斜道”古巷子 离开闹市,走进狭长幽深的巷子,这才进入古城的腹心。一般的游客,在镇远河沿的街道上溜达一阵之后,便径直朝着青龙洞走去,或者登上游船去欣赏氵舞阳河风光。“四时江水绿如蓝”的氵舞阳河风光和“海上飞来一洞天”的青龙洞,的确非游不可。然而,古城韵味犹在古风。这是一条条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消融,仿佛感到时光倒流。 镇远的古巷子和其它地方迥然不同,可以说目前难觅其二。镇远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兼二者之长又独具山野风味,大概是镇远“山高皇帝远”的缘故吧,显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概括地讲,镇远的古巷子妙得很,爬坡上坎,转弯抹角,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其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歪门斜道”。 镇远过去有多少巷子现已无法统计,但至今犹存7条,它们是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和陈家井巷。这些巷子都建在临河的石屏山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层层而上。走进巷中,视线被弯道阻隔,既看不见巷头,也看不到巷尾,忽上忽下。最长的巷子是冲子口巷,全长249米。因为巷子都在山间盘旋,弯弯曲曲,东拐西弯,初来乍到的人常常迷路。 7条巷子都直接通往临河的大街,大都与码头相对。如此一来,这些巷子都是水陆交通的连接线,是一条条商路畅通的“黄金小道”。 海上“飞来”青龙洞 站在氵舞阳河对岸远眺青龙洞,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高悬于山水天地之间。碧透的江水从山下静静流过,翠绿的山崖上镶嵌着一个烟雨楼阁的庞大建筑群,还有一座七孔的石桥将两岸连通。从山脚往上仰望,重楼危殿,层叠而起,贴壁凌空,参差错落,与山崖浑然一体。从侧面看,一座座梵宇宫观、楼台亭阁雄踞崖巅,好似一件巨型的雕塑艺术品。在国内,唯一能够和它媲美的大抵只有山西恒山(在浑源县城南)的悬空寺。青龙洞建筑群虽险峻不如悬空寺,却因绿色山体显得郁郁葱葱而胜悬空寺一筹,。 青龙洞建筑群始建于明朝初年,数十座靠崖连洞的古建筑集中在中河山腰宽40米、高60米、长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佛寺、宫观、书院、亭阁巧妙结合。它在建筑上的高明之处,在于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浅壑、天然溶洞,创造“附崖建筑”的效果,有的雄踞崖巅,有的横跨沟壑,有的立于崖畔,有的半依山岩。崎岖不平的山地,无须施以斧凿,或在悬崖前立一排木柱以为支撑,或因地势高低分立长柱短柱,或以巨岩作为支撑点托起一座殿堂,甚至以一根独木建成一座“独柱亭”。有的在洞厅里建起一座寺 庙而成“洞中有庙”,有的外面建庙而洞在其中,形成“洞中有阁,阁中有洞”的奇观。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没有采用山西恒山悬空寺的栈道,而是利用洞穴、山路、沟壑造成“曲径通幽”三妙。 如果说镇远是一个文化漩涡,青龙洞就是这个漩涡的中心,它把多种文化凝在此地,成为镇远文化的缩影。山体奇异风光秀美,驿道的便捷,使青龙洞建筑群成为一幅悬挂在舞阳河畔的山水画卷。 ▲镇远地理 有西南水乡之称的镇远古城位于氵舞阳河下游、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乘贵阳—玉屏的旅游列车到镇远站下,火车站门口有许多中巴和三轮摩托等候,随到随走,10分钟左右即到县城。 ▲镇远今昔 镇远因氵舞阳河以倒“S”形流经小城,而被视为“太极古城”。独特的水域,使镇远成为军事重镇与水陆枢纽。氵舞阳河是古城的灵魂,古城的历史从氵舞阳河开始。 镇远不仅是黔东门户、湘黔的咽喉,更是滇黔锁阴,自古即为兵家必争的水陆都会,其“远镇一方”之意即由此而起。 镇远始建于铁马金戈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镇远为黔中郡的镡城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镇远属武陵郡的无阳县。自此,镇远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随历代王朝的更迭而日渐显赫。明清以后,曾经战云密布的镇远渐渐进入商业经济的鼎盛时期,成为南疆的一个商贸城市。 湘黔铁路开通,水运也因拦河大坝的修筑而中断,镇远不再是物资集散地和交通中转站。历史发生剧变,古城骤然冷落。虽然地位发生变化,而昔日的辉煌却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历史给镇远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保存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大观园。 ▲镇远周边风景 镇远位于世界十大少数民族风情保护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腹地,周边1小时车程内有“中国漂城”施秉的杉木河漂流、云台山,黄平的飞云崖、剑河温泉等景区;3小时车程内有雷公山原始森林、凯里苗村侗寨、铜仁梵净山、湘西凤凰等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