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奥斯陆简介
在一八八○年代和一八九○年代,爱德华,孟克(Edvard Munch)将奥斯陆(Oslo)画成是一个充满幽灵的城市。男人和女人全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帽笪压得很低,脸色惨白。对孟克来说,他们就如同"活着的死人,由弯弯曲曲的路径走向坟墓。"这就是过去的奥斯陆,一个阴郁的城市,欠缺哥本哈根(Copenhagen)或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的活力;孟克于是离开了那儿,搬到柏林和巴黎。将近一百年之后,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奥斯陆许多的文化特色仍然都是外来的,国内的有才之土不愿待在奥斯陆,纷纷到更光灿的城市去寻求机运。奥斯陆唯一真正具有文化吸引力的地方,是一些以探险家和滑雪家事迹为主的博物馆。
消费昂贵且位置偏远是奥斯陆另一个缺点。夜晚的乐趣曾被剥夺殆尽,因为法律严格限制饮酒时间,而这是受挪威路德教派信条影响的遗风,它把小村庄的心态引入了大城市,易卜生(Ibsen)就曾在他的剧本里把这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到挪威旅游的人多半只匆匆地和奥斯陆打个照面,就忙着奔赴贝尔根(Bergen),以及西部峡湾风景较为壮丽的地区。
称奥斯陆为明亮的北欧城市可能太抬举它了,倒不如说它已届成年来得恰当。不过奥斯陆确实是在一段短时期内成长起来,目前的奥斯陆已不是孟克所深切痛恨的阴暗城市--也不是一九八○年代初期那个无甚长进的奥斯陆。
到了一九八○年代晚期,奥斯陆才开始成为国际性的都市,部分归因于人民意识上的觉醒,部分则是由于石油所带来的财富用对了地方。若是能吸引有才能的人土回国,情况就必然会有重大的变化。他们回国了。在石油带来的经济景气下,有愈来愈多的钱财用于艺术上。许多艺术家原本仍靠着奖助金逗留国外,但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国内环境改变了很多,让他们忍不住想回国看看。(有一位著名的挪威人士在其艺术生涯中,始终对奥斯陆忠心耿耿,她是女演员丽芙·乌尔曼〔Liv Ullman〕,她时常回到奥斯陆,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担网演出。)
挪威首都奥斯陆 挪威------45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