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大奇迹与小人物:哥白尼、牛顿
细读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生平简史,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一件有违直觉的史实:科学史上六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奇迹,都不是由当时的“权威人物”创造的,而是由那些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圈外人”创造的。不是伟大的科学家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而是伟大的科学成就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尽管科学史实如此,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却把关注点放在职业科学家和已取得成就的大科学家身上,忽视“小人物”和“圈外人” 的成就。
说起科学史上六次大的科学革命,人们总是把它与某某大科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少见有人把它与小人物和“圈外人”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到“日心地动学说”为代表的天文学革命,人们会把它与哥白尼的名子联系在一起;说起以微积分为代表的数学革命,人们会把它与牛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说到以氧化燃烧学说为代表的化学革命,会把它与拉瓦锡的名字联在一起;说到以自然选择为代表的“进化论”革命,则会把它与达尔文的名字联在一起;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又是与爱因斯坦的名字联在一起。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大陆漂移说”得到证据的增多,魏格纳的名字又与地质学革命联系在一起。在发动一场场科学革命、创造一个个科学奇迹的人中间,有谁的名字会与小人物和“圈外人”扯在一起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创造科学奇迹的这些大师们的生平简史吧!
1、 哥白尼
尼古拉�6�1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2—1543.5),出生在波兰托伦城,因发表《天体运行论》名垂青史。被科学史学家称为发动天文学革命的种子人物。
从哥白尼的生平看,在他还不到10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是舅舅把他抚养成人,供他完成大学学业的。哥白尼的大学生活分为两段:先是在帕多瓦大学学医,后来又转到富拿纳大学学习法律。1503年,哥白尼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教会法博士学位,然后回到波兰,就职在佛伦堡大教堂,任教会法课程教士。哥白尼担任这个职务,直到他逝世。
在佛伦堡大教堂任职期间,哥白尼一方面履行他的圣职,另一方面还治病救人履行他的医职。除此之外,他还写过关于国家货币改革的论文,之后,他的兴趣才转向天文学。1514年5月,哥白尼写了一篇《短论》,首次阐述“太阳中心说”思想,并且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地球中心论提出挑战。哥白尼认为,一个行星(包括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宇宙体系,比一个地球静止的宇宙体系,可以简单地解释更多的天象变化。《 短论》发表后,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哥白尼本身是一个教徒,他对自己的新学说一直持谨慎态度,本来《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工作早在1514年前后就完成了,1536年就有人建议他尽快整理出来发表,他一直不同意,直到1543年5月在他弥留之际才看到《天体运行论》出版。
『插议:从哥白尼的生平看,他的终身职业是大教堂的教士,研究天文学仅是他的业余爱好。由此可说,当年发动天文学革命的种子人物,不是天文学家,而是一位“圈外人”。难怪有一位科学史学家说:“从哥白尼的学习生涯和他的宗教地位看,很难想象他会发动一场令宗教神学尴尬难堪的科学革命”( 见《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张功耀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3第60页)。
2.牛顿
伊萨克�6�1牛顿(IsaacNewton,1642.12~1727.3),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古典力学的创始人。在1703年至1727年的这25年中,牛顿一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牛顿出生在英国北部一个叫沃尔索斯普的小村子里,靠耕种祖辈开垦的小农场维持全家生计。父亲伊萨克�6�1牛顿在他还未出世的时候因患肺炎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早逝的丈夫,母亲汉娜用丈夫的名子来命名这个新生儿。牛顿刚满3岁,母亲改嫁去了外地,小牛顿是跟着外婆长大成人的。
1649年,7岁的牛顿开始上小学,这所学校是两日制的走读学校。牛顿在这里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小牛顿天性有着对大自然的强烈热爱,在沃尔索斯普怡人的田园风光,在与小鸟、蝴蝶的嬉戏中他找到了童年的乐趣。
1655年,牛顿进入格兰桑姆中学读书。1656年,牛顿14岁的时候,因继父去逝,母亲重新回到原来的农庄,因家里缺乏劳力,牛顿被迫辍学务农。1660年,已在家里度过了3年农夫生活的牛顿,又重返格兰桑姆中学读书,一年之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从格兰桑姆中学毕业后,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三一学院是剑桥各学院中最大的一个。学习的主要课程是经书典籍、诗韵和神学,其中神学是重中之重。1663年,发生了一件对牛顿学习生涯产生重大转折的事:三一学院决定创办自然科学讲座,第一位主持该讲座的是伊萨克�6�1巴罗教授。巴罗是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也是微积分的先驱,他在物理、天文学、光学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自讲座开办以来,牛顿是每讲必到,从不缺席,可以这样说,巴罗是改变牛顿人生道路的良师益友。巴罗是个天才,然而,他真正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发现了伟大的天才——牛顿。
1655年1月,牛顿大学毕业留校,剑桥大学授予他学士学位。正当牛顿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却传来了一个令所有人为之毛骨悚然的消息——伦敦市及周边农村正在蔓延鼠疫。剑桥大学被迫关门放假18个月,为躲避鼠疫,牛顿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乡—沃尔索斯普。
回到家乡后,牛顿很快就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中走出来,开始思考问题,他每天早出晚归,或去田间,或去苹果林,但他去这些地方不是忙着干农活,而是为了集中思考问题。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便是能对一个问题集中地去思考。在家乡避鼠疫的这18个月里,牛顿用常人用来玩的三棱镜发现了太阳光谱;发现了“万有引力”;创立了微积分。对这一时期的发明,牛顿自己是这样说的:“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1665年和1666年这两个瘟疫之年完成的。因为在那些日子里,正是我发明,研究数学和哲学的全盛时期,超过此后任何时期”( 见《爱因斯坦奇迹年》,[美]约翰�6�1施塔赫尔主编,范岱年、许良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1,笫2页)。这18个月,后来被称科学史学家称为牛顿的奇迹年。
『插议:牛顿虽然毕业于名校,但是,他后来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领域,并不是他上大学所学习的专业。更值得注意的是,牛顿一生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也不是在剑桥大学,而是在他的家乡;牛顿为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时期不是在他当上皇家学会主席之后,而是在他大学刚毕业,还是一个“无名小卒”、“圈外人”的时候。更令人不解的是,牛顿当上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之后,不仅在学术上没有作出新贡献,相反,他还公开表示不愿意解释引力的根本性质。在私下他认为引力体现了上帝无所不在的神灵。据说,牛顿一生撰写圣经文本隐秘意义的文稿比他关于物理定律的文稿还要多。』
『终述:在自然界,许多事物的真象是被假象掩盖着的。比如,地球本来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天看到的是太阳东出西落,这样就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在科学上也有类似现象,本来是一些重大科学成就都是由当时的“小人物”创造出来的,但由于小人物一旦创造出来伟大的科学成就后,一跃就变成了科学大师,这样就会造成一种假象,好象伟大的科学成就不是由“小人物”创造的,而是由伟大的科学家创造的。从这一假象出发人们就把关注力一直放在已经取得成就的科学家身上,忽视甚至排斥那些最有希望取得成就、最需要得到支持的“小人物”和“圈外人”。』
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环。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质能方程。
卡文迪许:扭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胡克:胡克定律F=kx 。
哥白尼:日心说。
开普勒:三定律。揭示天体运动规律。
麦克思韦:电磁理论。
法拉第:场概念的提出。
居里夫妇:发现物质的放射性,发现新元素。
惠更斯:单摆的周期公式。 帕斯卡,发现帕斯卡定律
托里切利,发现浮力定律
马德堡,发现马德堡半球定律(关于大气压)
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