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定都在洛阳而不是长安?及为什么当时称洛阳为神都洛阳?

2024-12-31 17:42: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定都洛阳的原因

1、粮食问题。

从地理位置看,长安城周围“八百里秦川”,基本可以为居民提供日常饮食所需。但事实上,由于长安城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豪门贵族、以及前来经商的欧亚各国商人,数百万的外来人口消费的口粮难以量计;而陇西一带大部分为御马监属地,主要为朝廷养马所用,并不用于农耕。

大唐立国之后,长安城粮食贮备量日渐萎缩。每逢灾荒之年,皇帝要带领嫔妃、大臣等各色人等前往洛阳“就食”。武则天尚未即位之前,就有过三四次这样的“乞食”经历,可能在武则天心目中留下了阴影:这样的行为,跟那些低等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有甚区别?

相比之下,尽管洛阳的伊洛河盆地粮食生产量不及“八百里秦川”,但却有着当时无与伦比的便利交通优势——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以洛阳为起点的京杭大运河。借助水路运输,洛阳能够源源不断从东南的苏州、湖州一带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

2、政治问题。

围绕着长安城,陇西贵族、山东五姓七阀、江南士族等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权利中心,甚至强如皇族李氏,也以娶到高门大性的女子为荣。以陇西氏族为首的旧势力垄断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为武则天推动变革的主要阻力。

而东都洛阳由于相对远离政治中枢,为武则天与寒门士子的接触提供了某些便利。在武则天定都洛阳后,相继通过修订《姓氏录》、运用酷吏、开设殿试、增设武举等方式,削弱门阀士族的影响力,为寒门士子入朝为官铺平道路。

抛弃长安,定都洛阳,不过是武则天处于政治权衡而考虑的结果。然而,在学术家传、书籍罕见的唐代,门阀贵族把持教育文化依然是一种大势,进士科录取数量较少,韩愈考中进士的那届“龙虎榜”人数最多,也堪堪23人而已。在古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影响力的确不容小觑。

二、洛阳被称为神都的原因:

“神都”之名是从“神州”演变来的。“神州”是中国的代称。“神州”一词,最早见于战国阴阳五行家驺衍的《五德终始说》。

其中记载:驺衍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这是说我国古代国家的中心地区叫做“神州”。《吕氏春秋·十二纪》载:“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神州”当是指“中央之神”黄帝、后土居住的地方。

《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记载:“土则神州中岳。”刘良注:“神州,洛阳也。”这说明“神州”就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从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684年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武则天在改元敕中曾对此进行过解释,之所以改洛阳为神都是因“镇星之在太微,已历年载,著土精之美应,表坤祚之元符,宜同感帝,以时荐享。又东都改为神都,宫名太初宫。”

意为在唐高宗死后,发生了“镇星在太微”的变化。

在当时人看来,洛阳在分野上是与天上的太微垣相对应的;洛水贯都,则与天上的银河相对应。而镇星(即木星)停在太微,是女子当政的征兆。

武则天认为,洛阳是天设地造的都会,具有上天所赋予的神力;她自己也是上天选定的统治者,同样具有上天所赋予的神力。

扩展资料

神都为洛阳古称,意为神州大地之都。神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时期洛阳的别名,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神都”之名,最早出现在《水经注》。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在洛阳加尊号“圣母神皇”;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一时,“神都”之名传遍天下。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华夏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中国最早的历 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黄河,洛即洛水。

回答2:

武则天迁都洛阳,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洛阳的地理形势做出的明智选择,决非仅仅为了避免王氏和萧氏阴魂的纠缠,更非单纯出于荒淫享乐的私欲。武则天迁都洛阳有积极意义,它既适应了政治上改朝换代的需要,又顺应了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趋势。

回答3:

明清之前,改朝换代一般不用旧都,比如汉代就舍弃了咸阳,另辟长安为都,这也应该是武则天定都洛阳而非长安的原因;洛阳在唐代几经改名,隋亡时被唐高宗更名为“东都”(显庆二年),之后又被加以营造,再次改名为“神都”(光宅元年,武则天专政时期)。武则天改国号为大周,官制、律法和很多地名都做了变更,以突显和前朝(唐)的不同。这也应该是权欲熏天的武则天在即位之前就迫不及待地为洛阳改名的原因。

回答4:

1,宇文成都是小说里面的人物,在小说里也是死在李元霸之手。2,武则天死后,唐内部出现几次政变,但是没有战争。太子是张柬之等大臣发动政变使武则天下台以后登位的,不是狄仁杰扶上去的。武则天以后的皇帝是中宗李显。3,狄仁杰死于久视元年,当时武则天还在位。武则天迁都洛阳是因为主要是武则天登基后为了政治上避免干扰有意避开长安选择洛阳,有的另起炉灶的意思。

回答5:

长安是唐朝宗室老巢,武则天作为外姓,在长安等于找死。她仰仗的主要是自己的乡党、山东士族,比如狄仁杰,所以需要定都洛阳,和长安势力制衡。
类似的就是明朝燕王朱棣迁-都北京,也有类似考虑。明朝从成祖开始都城就变成北京了,南京基本上没什么实际的首都功能,只是因为朱元璋墓在那里,级别不能降,实际上明朝相当于二次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