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2024-12-16 04:51: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们的教育,随着新世纪的开始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和进步中,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似乎并没有对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有很积极的促动,相反产生了更多的混乱和负面,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方向出了差错?还是概念存在先天缺陷?还是实践有困难?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这个概念的提出的渊源吧!
1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政策发展的必然
  199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原文如下:“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中央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多次指出,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提出的。”应试教育最早见之于1993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原文是“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可见“应试教育”对立面的“素质教育”,是《纲要》印发以后出现的。
应试教育的现实是国家教育体制包括基础设施等落后造成的,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诉求,是对社会个体的要求和愿望的回应,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常产物。而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和批评也是必然,大力开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党教育方针思想的时代性的转变。
2教育政策的发展和历史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以前我们的教育特征是什么呢?可以说是政治色彩浓郁的教育,很富当时历史特色的教育,不仅教育思想和体制是参考前苏模式,而且教育方向和导向带有很强的集权体制特点,那时的教育方针彰显为政治服务的功利性及愚民特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相继进行改革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不断的发展与新的要求,人民的思想和认识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大锅饭”时代是不会再有了,而且也深刻认识到,如果自己不发挥智慧和努力的话,那一定将会被社会淘汰的。所以如何使自己更具有生存和竞争力,人生早期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历是很重要的。整个社会继而对教育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和肯定,从对张铁生的白卷英雄式的膜拜到被深深的唾弃,鲜活地反映了人们开始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对教育也就有了积极的尊重和认同。一时间,“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成为对教育追求的最盛景观。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结构和体制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了,人们对受教育的目的及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却只局限在高考上, “高分低能”、“60分万岁”也就成为这个时期教育问题的集中反映。
试想,对于一个不会学习只会考试、个人素养失衡、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怎么可能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应试教育的现象很准确地反映了当时教育现象的无奈和被动。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这种转变确是发展的必然。
3素质教育存在巨大的理解难度!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党教育事业的思想、观念和作风也一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不是谁都不能左右和阻挡的,而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命运。
面对以上局面,中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并表示将辅以教育系统内大幅度的改革以及配套的法制法规建设等。这其间已经走过了近风风雨雨的10年。
回顾这10年,我们现在看来素质教育的说法有着太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似没有问题,很是“高大全”的素质教育,在具体的实现和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素质教育给我们的认识似乎很先进,可惜缺乏实际指导内容,比如第三次全教会议决定的第二部分“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的说法就很主观,难道没有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我们就不搞教育改革了吗?我们就不调整现有教育体系,不扩大教育规模了吗?不搞教育技术现代化了吗?应试教育期间并不反对这一切,那么怎么可以简单地说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相对面呢?
从教育政策下统领的各级各类教育,比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来看,各阶段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相对比较容易和简单,因为其教育属性相对专一,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也比较容易。但有个问题,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民而不只是基础教育,这没有错,而我们却不难看出,惟独基础教育涉及面最宽,涉及人最多,目前对其的理解的问题却是最多最困难最复杂最多元。这对基础教育的开展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问题。
  素质教育的概念给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终极的,可这个终极的概念并没有很好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做到的是——基本概念要准确和统一、方案要明确,如果这两点不能保证,工作是无法进行的,道理很简单,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的理解,如果一千个人产生一千个想法,那势必会有一千种结果。素质教育的提出是进步的旗帜在摇曳,但是由于对概念的理解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障碍,也使其进步的步伐变的非常沉重。
  这个概念的提出,给人的感觉是想变,但却变的很生硬,虽然人文主义程度要比以前丰满很多,但多少带有主观和计划体制思想的烙印。更像是教育方针的口号,而不能很好表达教育方针实现途径。
  素质教育的思想虽然是我党教育方针的时代性转变,但其特点却是:用未来指导未来,用真理指导真理,用目标解释目标,而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和明确的行为指引。
  其结果说的简单点就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搞素质教育。
4目前的教育问题和现状
  反观我们的教育以前出现的问题,如应试教育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杀鸡取卵式的教育,重智轻德的教育,短处来看,人的创造力受到束缚,长远来看,国民素质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受到极大阻碍,更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严重的牵制。
  但素质教育的提出又使大家无所适从,变成了目前最大的问题,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好,但不知道怎么做!那就还是“挂素质教育的帽子,走应试教育的路子”。该做的不说也要做了,不该做的却还是没有少做。不仅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看来原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新的问题还无形中增加了国家对教育投资的成本。由于对其理解有严重的混乱和混淆,从而我们的素质教育真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什么又是如何服务的?我们的教育如何具备更深远的目标和理想?我们的教育政策如何与国际接轨?……
  这些问题到目前都未见得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啊!这样怎么能有科学高效的教育方针和策略?!
5反思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
  不知道是什么或是不便说的原因,许多人对应试教育的态度却又鄙薄的一无是处,打个比方说,对假冒伪劣的产品现象大家都很有同感和反感,但这是资本经济发展初期的通行现象,通过我们这20年的改革发展,假冒伪劣的现象在近2年来要少的多了,温州就是很好的案例。应试教育搞得再差也不差不过假冒伪劣吧。虽然我们不是谈经济,但这两者的表现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应试教育的出现是教育历史上很自然和必然的,当然受到改革和变化也是必然的。对应试教育的总结态度应该是客观、历史的,而不能是盲从、功利的。对应试教育的现象及事实搞不清楚,也就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真正解决途径。
教育政策的制订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根据教育对象的情况来设计政策,这是最基本的思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那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实际功能是什么?教育对国家及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在?教育效率及教育政策评价?这些就是教育政策需要考虑的。
  教育政策的决定要和国家发展纲领相结合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S.Schurz)曾对美国1900-1959的60年的经济发展作过计算。在这一时期内美国对物质资源的投资增加了4.5倍,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增加了8.5倍,用于物质投资使利润增加了3.5倍,用于教育上的投资则使利润增加了17.5倍。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全民综合指标是分不开的,人的问题不解决不提高,国家怎么会有发展?从历史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很明白看出其中的奥妙。对于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说,人是非常重要和根本的,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政策提高我们的教育效率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不论从哪个角度,教育要提高个人素质,怎么看素质教育的说法也没有也不会出错,但具体问题用什么方式?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从何入手?国家要进步、发展和提高就需要个人也要进步、发展、提高,那么什么是决定因素?什么因素是和个人息息相关的呢?从这点上看,素质教育不能算是科学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观念,而更多的是社会化的评述。
素质教育只提出了目标,没有方法!
6教育的路该怎么走?
  与其说素质教育是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实践指南,倒不如说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结果。素质教育说的没有错,但我们需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理论思想,不仅对我们发展教育提出要求和目标,更需要准确明白的方案和措施。
  难道没有一种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思想和形式吗?
  难道就没有既能回避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又能避免素质教育泛化的教育概念吗?
  难道没有真正以人为本,以国家发展为目标的,符合我党追求,符合现实要求的教育目标吗?
  难道除了“素质教育”就没有可以用公认的教育理念、历史、真理、思想为基本指导的教育理念吗?
  难道就没有一个更务实,而非口号式的,是更科学更具目标性和强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吗?
  有!就是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给我们的受教育者以最本质的教育,说来也简单,即关于学习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学识教育。
7学识教育-—直接准确、可以实现的概念
  学识教育分两个方面:学习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
  简单地来说,与学习品质相关的概念的内容有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认识等。
  没有优秀的学习品质,注定缺乏积极正确的学习认识和兴趣,那怎么会确定或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没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一定是不擅长学习的人,做事当然不会有理想的效率,那又怎么会有个体良好发展的可能?又怎么能在这个社会建立有竞争能力和积极适应的本能?怎么能不给国家和个人增加负担?
  学习的认识是贯穿于一个人一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对其个人的影响和发展是全面深刻的。打个比方,文化知识的教育好比是砖,而学习的教育就是钢筋,这个建筑物就是他最后的成就,他的学习品质及文化水平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个人发展的基本基础和动力。一个人在得到和具备基本的学习品质后,他会选择与其文化、智能、个性、习惯、经验、背景、兴趣、理想相符合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智慧,教育实现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就可以是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