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2025-01-25 10:58:0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没念过什么书,只是会半本《论语》,但他治理国家很好,而且主要从该书中寻找智慧。据说他老年时仍在读该书。

回答2:

《论语》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封建伦理禁锢人们的思想,忠君
有利于巩固统治,麻木人民

回答3:

就是夸大论语在治国理念的重要性.

回答4: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出自《宋史》。相传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一箧中书,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发箧一看,原来里面只有半部《论语》。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自古以来争议颇多。有人认为,赵普凭借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将问题简单化之嫌,有人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纯属古人炒作的结果,有人认为,《论语》中包含的法学知识非常丰富,完全可以治理天下。台湾作家李敖则认为:“《论语》只不过是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的空疏东西,古代宰相竟想用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未免把‘治天下’看得
  太容易了。”而笔者以为,半部《论语》虽短,但如果像赵普那样认真地研究和执行,将其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治理天下有何难?而某些规章制度虽长,可如果不执行、不推敲、不研究,长也是白长!一项好的制度没有人去贯彻落实,好的政策与废纸有什么区别?而一部即便存在缺陷的规章,如果有人认真地执行,有人不断地发现问题,有人不断地完善,垃圾也会成为宝藏。
  关于制度建立与执行的矛盾,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有了好的制度,并不意味着操控了一切。在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最健全的美国,一些大公司的制度涉及到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封装一罐润滑油需要几滴焊蜡都有规定。可管理制度那么完善,经营理念那么先进的美国企业,问题依旧层出不穷,不仅出现了安然事件,也出现了世通丑闻。而在国内,也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某家城市商业银行在1997年时,因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相对完善,另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到该行进行了学习。几年以后,学习经验的银行大踏步地前进,被学习的银行却发展不大。于是被学习的银行也决定到先前向他们学习的银行去考察。可去到那个银行,考察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那家发展得比他们快的银行,采取的内部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居然是1997年从他们那移植过去的。惟一不同的是,他们辛苦制定的政策,自己没有遵照执行。而那家向他们取经的银行,却一一贯彻执行了。
  有了好的制度,是成功的基础。可在执行中政策如果被曲解,如果执行不力,一项好的制度必定会成为一项空的、无用的制度。况且,由于历史的局限、环境的局限、思维的局限,一部看似完美的政策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漏洞,也难免会与客观实际脱节。如果没有畅通的渠道反馈意见,如果没有人对政策的缺陷进行修补,在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今天,一部好的制度能够管几年?几个月?还是几天?
  制订政策的,通常是少数决策阶层的人,执行政策的人却是涉及方方面面。制订一部政策,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严密的思维。可执行一项制度呢?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会经历什么样的困难,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变化……谁都无法预料。
  《论语》是孔子写的,孔子是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是赵普,赵普也是人。一项政策、一条制度不可能不由人来制定,更不可能不由人来执行。可见,所有的政策与管理,都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