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写作文

2024-12-18 07:12: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以人为镜 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照镜子,才能随时发现自己形象上的瑕疵,并设法弥补自己的美中不足,使自己更有品味,更完美。
“铜镜”只能影射出我们外表的瑕疵;“人镜”则能暴露人格品德的缺憾。正如古人所说,“君子日参省乎己”,才能“知明而行无过”。“人镜”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就是自己的“镜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无疑与魏征这面“镜子”分不开。尤其是在李世民陶醉于“贞观之治”盛世,渐露贪图享乐思想时,魏征及时写下当头棒喝式的《十渐不克终疏》呈上。怒不可遏的李世民在细想一番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魏征的规劝。魏征甚至还为李世民的家事顶撞过李世民本人和公主,并几乎招来杀身之祸。但李世民终究没有杀了魏征,因为他看出了魏征的基本品格:忠心耿耿,直言不讳。魏征是李世民难得的一面“镜子”。难怪魏征在64岁逝世时,李世民异常痛苦,感慨自己从此少了一面“镜子”,并为此罢朝5天。李世民看魏征的长处,看得很准;魏征看李世民的缺点,也看得很准。难得的是看准之后,都力求保护对方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正是魏征无数次的犯颜直谏,才使得唐太宗避免了一个又一个决策上的失误,使社会稳步进入贞观盛世,并为后世留下一段君臣佳话。
被评选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的张海迪,从小以雷锋和保尔�6�1柯察金为人生楷模,身残志坚,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绩。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她第一次认识了保尔�6�1柯察金,并懂得了一个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只要精神不倒,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正是在这些英雄楷模的激励下,她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并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她是当之无愧的“八十年代新雷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代保尔”。那些英雄和品德高尚的人,就是推动张海迪不断奋进的一面面“镜子”。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管理一个纪律非常差的班级时,也是采用了让学生“照镜子”的方法,逐渐改变班级风气,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的。他不像一般的老师那样费尽口舌劝说大家安静,而是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自己每天的说话次数。有一个同学第一天记录自己说了357句话,第二天减少成302句;魏老师不断地在他的本子上批阅:进步很大。直到有一天,他的小本子上写到:“除收作业,闲话一句未说。”就这样,这个被全校师生公认的最差班级,成了纪律、学习都是全校最好的班级。正是这小小的本子——自己的“镜子”,使学生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又在魏老师的鼓励下不断克服,不断完善,从而改变了每个同学的思想,并进而使班级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铜为镜”不难,而“以人为镜”却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欣然接受的。
有一次,魏征在朝上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恼羞成怒的唐太宗拂袖而去。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由此看来,“以人为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面对诤友直言时。一代明君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芸芸众生。然而,要想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树一面明镜高悬于自己的灵魂中,又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