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成败论鸿门宴中项羽,他骄傲,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迂腐,死抱着仁义观念,没杀掉政敌;愚蠢,居然透露曹无伤是内奸。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二、以人性,英雄的理念来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真英雄也。他光明磊落,反对阴谋诡计;待人宽厚,能容忍别人的过错;对刘邦他心慈手软,心存善念;对项伯,他是用人不疑;对樊哙,他是从谏如流;对英雄,他是抛弃阵营偏见真心赞赏。历史上英雄败于小人的悲剧层出不穷,他是令人敬佩的又是令人嘘唏的英雄。
谈刘邦
一、从他收买项伯看,有政治手腕。
二、从他进咸阳后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有雄心(野心),有能力。
三、从他敢于赴鸿门宴看,是个敢于一搏的政治赌徒。
四、从他面对张良的责问,把过错失推给他人的表现来看,是个薄情寡义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政客。
五、从他对项羽的奉承来看,他是变色龙,善于应变。
六、从他采纳张良、樊哙的意见来看,他从谏如流。
七、从他回军营后立杀曹无伤来看,他做事果断,绝不手软。
八、从范增叙述中看,他喜女色,是个流氓。
他是一个成就了大事的小人。�
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
项羽自小狂傲自大,年仅二十余岁便口出狂言,以“彼可取而代之”来评论当时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因而其初起时,便自矜功伐,而这又是他被世人评价为“为人不忍“的根源所在。这一点在鸿门宴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为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为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为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为四不忍。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项羽的失败源于他性格的弱点,这也体现在他的用人上。其实项羽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识人才的人,但他被人蒙蔽了——与项羽有姻亲关系的卑微小人都被项羽委以重任,执掌大权。这样怎能不埋没有识之士呢?
项羽这么做,也源于他的本性。他是以欺诈而兴起的:侍奉怀王而杀怀王;属宋义部下又杀宋义;刘邦入关灭秦当称王关中,他却改封其为汉中王;田荣率众归附,他又斩杀夺掠……他的这一切所作所为使他总感到仇敌就在身边,而不敢一刻放松,左顾右盼,只有自己的兄弟和亲戚可以信赖。但季父项伯却告密刘邦;堂弟项庄不识时机;老友吕马童逼其自刭……
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不能在关键时刻作决断,哥们义气重,没有政治头脑稍一交谈就把自方的内应给说了出来且不听他人意见,他对以后的政治斗争形势没有认识这都预视着他的失败。项羽之死,表现了一个英雄的悲凉谢幕,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好将领,但绝非一个好的领导人和统帅,没有可屈可伸的政治头脑,一味要面子易冲动,宁可壮烈的死不愿苟且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