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其实你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蛮夷之地和瘴气之地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的蛮夷之地是古代中国人对与除却中华之外的所有地区的统称,而更多时候是指接近于中华帝国疆域四周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统称为蛮夷,但是讲究名分的中国人还是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称呼。
东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夷”,原来山东地区居住的民族在历史上被叫做“东夷族”;
南方的被叫做“蛮”,后世文献经常有“南蛮”之说,就是这个意思,甚至后来从北方草原入侵中原的蒙古人也把南宋喊作“南蛮子”,真是够汗的;
而像蒙古人这样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则一般被叫做“戎”,像“犬戎”之类的称呼,就是周代出没于拜访的主要少数民族;
至于西方的则叫做“狄”,古有“白狄”“赤狄”之称,是指的旗帜颜色不同的西方少数民族。
这四方的少数民族居住之地都被统称为蛮夷之地,后来渐渐发现有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时候,也把欧洲称为蛮夷之地,一直到鸦片战争还是这个样子。
而瘴气之地说的是南方,岭南一带地区,因为天气湿热,物产饮食不同与中原,中原人士至此往往容易生病,因此认为在这些地方存在之人生病的“瘴气”。中原人士在南方的热带亚热带丛林中的确经常看到中原树林里没有的浓厚雾气,并把其叫做瘴气,认为这些气体是导致疾病的根源。事实上这些雾气一般是由于湿气太重形成的,对身体虽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并不足以导致重病,许多当地人日常出没于丛林中却毫发无伤,中原人士大多是因为不习惯当地的气候和饮食,身体调节功能跟不上才得病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到南方去的中原人士都是被贬的官吏,心情也相当糟糕,导致了抵抗力下降,当然容易生病了。
如果换作今天的地理来说,大概应该是广东,广西一带。别看广东现在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可是南蛮之地,生产力落后,文化低下,人烟稀少,蛇虫遍地,中原人士多不愿踏足此地。而中央王朝为了惩罚官员,也往往将犯错误的官员贬官到广东,广西甚至海南岛上去。今天到广东去下海找工作是好事,而那个时候确实一种惩罚措施,谁要是被弄到广东去,一定是凄凄惨惨戚戚的。柳宗元,苏轼等著名文人都被弄去过。
东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夷”,原来山东地区居住的民族在历史上被叫做“东夷族”;
南方的被叫做“蛮”,古有“南蛮”之说。
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辞海解释:“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现代汉语词典》:“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
古人有云:岭南多瘴气。故瘴气主产地应在广东、云南等地。
蛮夷,是指古代的少数民族的通称,蛮夷之地原指南方不开化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国现存最早地理著作《山经》表明,两千多年前,一点四方的结构便已产生。这本书中,“天下”以中原为中心,被分作五个部分。 在《史记·夏本纪》中,更是仔细地描绘出了一个以中原“天子之国”为中心,再向东南西北分别以500里、300里、200里依次延伸划出的若干个等距离层次。 从这种观念出发,历代政权皆以中原汉文化为本位,把周围四方称为“蛮夷”。 中国古代王朝正统性的地理认同 国家从夏朝开始,功劳系在禹一个人身上,平水土,辨九州,分华夏蛮夷
四夷是华夏民族(指古代)用来区分华夏和夷蛮的名词和称呼。在地位上,华夏位居中央,番夷依方位分为“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国的皇帝是天子,中国的皇朝是天朝,而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是贡国和属国的关系,其首领只能被称为王。
是因为水质和气候问题,广东水质很热气。而且广东一年里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大热天,没有明显的春秋季。。要么冷死要么热死。。
古代“蛮夷”分别指北南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
瘴气应该是雾气,且带有毒性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