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与其《问道诗》

2024-11-26 20:19: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唐朝李翱与其《问道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李翱《问道诗》

这首诗是唐朝太守李翱的作品。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

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京兆司录参军。元和初年,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得到宰相李逢吉举荐,出任庐州刺史。唐文宗即位,授谏议大夫、中书舍人,举荐柏耆不当,降任少府少监,外任为郑桂潭襄四州刺史、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

会昌元年,卒于襄阳,谥号为文,故称李襄阳、李文公。

李翱25岁跟随韩愈学习,潜心于儒家学说,并娶韩愈侄女为妻。一生跟从韩愈学古文,推进古文运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言行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

李翱听说药山禅师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一见他的庐山真面,就到处打听,跋山涉水寻访,终于在一个山头的松树下,找到了正在参禅打坐的药山禅师。李翱十分恭敬地请求开示,药山禅师却毫不理睬。

那李翱身为太守,一向高傲,何曾受过此等冷落,终于忍不住讥讽地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说罢,正要愤然离去。

药山禅师忽然开口讲道:“你何必贵耳贱目?”

为什么你只相信耳朵,却不相信眼睛呢?

李翱听后,心中略有所动,就接口问道:“什么是戒定慧呢?”

“我这里没有这些闲杂事物!”

“要如何才能修行?”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只见药山禅师一手指天,一手指着身旁瓶子里的水,闭起眼睛,再也不肯开口了。

李翱因此而悟道:山海并不是真的山海。立于山上比山高,潜入海中比海深。此偈无非是说,当求自身灵命的长进,不可拘泥于世人的评说。山,就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灵高度,海,就是常人无法触及的智慧之海。不能舍弃最后根本的执着,终究还是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遂得此诗!(文字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