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一样的现象,一模一样的遭遇。
面食中有一种主要蛋白成分,它能引发一种罕见的腹泻———乳糜泻
植物种子掉进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人类因此很快就学会了种植农作物。他们将不同的植物杂交,培育出小麦、黑麦、大麦等主要农作物,收获了粮食。
然而,人类也为这一巨大进步付出了代价:一种名为乳糜泻的疾病出现了。这种疾病由小麦中的一种蛋白质———麸质(也叫面筋)引发,黑麦和大麦中也有类似的蛋白质。
严重者 遭遇腹痛腹泻
人类饮食中曾一度缺乏麸质及其类似物,但当小麦等主要粮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有些对麸质反应异常的人(常常是儿童)便深受其害。
对于一些敏感个体而言,如果经常摄入这种蛋白,就不能正常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不得不忍受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腹泻,看起来就像身体瘦弱、腹部肿胀的饥民。当时的人们注意到,某些人会因为食用面食而死亡,但其中的原因一直是个谜。
20年来,科学家通过分析各种线索,对乳糜泻有了深入的认识: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病人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组织),该病的发生不仅与食用麸质及其类似物有关,遗传因素和小肠结构异常也是致病原因。
乳糜泻已成为我们研究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实例: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肠道结构异常也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敏感者 吃了会受伤
麸质会引发怎样的生物效应?科学家发现,如果乳糜泻患者经常摄入麸质,会致使手指状小肠绒毛出现慢性炎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无法履行分解食物、通过肠道内壁将养分送入血液(再由血液运输至全身)的日常功能。
不过,如果病人能得到及早诊治,食用不含麸质的食物,小肠结构会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胃肠道病状也会消失。
在少数敏感者体内,麸质会激活各种免疫细胞,引发肠道炎症,造成肠损伤。不仅如此,这些免疫细胞还会把健康组织当成病原体,发起猛烈攻击,损害人体健康。长期以来,由于乳糜泻的很多症状都不典型,许多病例无法确诊。不过,科学家找到的新工具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新研究 找到“凶手”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针对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的产生,是麸质引发异常免疫反应的标志之一。这种酶会从小肠发炎部位的受损细胞“漏出”,作用是修复邻近组织。
在乳糜泻患者中,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的抗体普遍存在,这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也让我们找到了评估发病率的新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的抗体。
此前,医生的检测方法针对性不强,最可靠的方法也只是监测患者的症状,并通过肠道活组织检查,确认患者的肠道是否发炎,最后观察不含麸质的饮食能否缓解病情。不过检测人体内有没有麸质抗体,也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乳糜泻,因为这种抗体也可能存在于没患乳糜泻的人体内。(环球科学)
乳糜泻 不只是腹泻
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乳糜泻是一种罕见疾病,比如在北美,每1万人中平均不到1人会患乳糜泻。但在2003年,科学家通过大范围调查发现,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乳糜泻的发病率都在0.33%~1%,比之前认为的要高几十甚至上百倍。
乳糜泻患者肠道的养分吸收功能会遭到部分破坏,因而会表现出腹泻等直接症状。此外,乳糜泻还会间接导致其他不明显症状:骨质疏松、关节疼痛、慢性疲劳、身材矮小、皮肤损伤、癫痫、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抽搐等。
如果面食的卫生有问题的话,拉肚子就不奇怪了,如果面食的卫生没有问题,还有你说到的“吃饭的话我的大便也不是很硬的那种”,可能是你的肠胃有问题了,建议去医院看看
只有确诊是怎么回事了,才能调养治疗的
如果你吃的是方便面,那么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尽量不要吃,吃饭菜没问题那就说明肠胃正常,干吗要治疗呢?
建议你还是去医院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