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一般叫做高等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有五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远程网络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注:以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定义)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普通高等学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国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公办本科大学、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根据高考录取批次的不同,本科也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但它们同属于一个层次和等级(即本科教育层次)。同时本科又分为“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理论实践应用。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最具权威的措施之一,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措施。
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之下的本科办学等级(部属、省属、市属)的不同、本科办学体制以及性质(公办、民办)的不同,由办学体制决定的本科学费高低的不同,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各大学毕业证书“本簿和颜色”的相同与不同等等与本科高校的层次和“学历、文凭”水平的高低无关,所以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具有相同本科学历和文凭的高校,只是侧重不同,重点本科高校(985、211高校)重理论研究,普通本科高校(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高校)重理论应用,中国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将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21世纪的高等教育即重点本科重研究,普通本科重应用。
{大学}
“大学,就是第一年让你有长大的感觉,直到最后一年才知道能学的还真多的地方。大学,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学会思考、学会成长。”这是许多高校BBS上流行的帖子,也是诸多学子所感悟的一种校园生活。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大学构成了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前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乃研究学术之机关。大学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德国大教育家纽曼曰:“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践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的定义则是:“大学,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
大学是一批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知识精英教育群体的聚集地。善良、坚韧、智慧、进取的人格特征的塑造和培养是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
大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十一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博洛尼亚大学,堪称西方世界第一所大学。十二世纪,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诞生,再到十三世纪剑桥大学诞生,之后大学蓬勃发展。此后美国也诞生了最早的两所大学,哈佛大学和后来的耶鲁大学。
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诞生,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诞生,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20年前后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大学东南大学,此为早期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此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相继发展为中国早期高水平的现代国立大学。
{大学生}
大学生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称谓。我们被称作“天之骄子”,肩上背负着父母和社会对我们殷切的希望。我们立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希望“拔三尺之剑救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我们向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被称为“精神贵族”:人格崇高、志存高远。
在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今天,虽然这种称谓逐渐淡化了,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关于“妖魔化”了的大学生的负面报道,我们甚至被社会恨铁不成钢的称作物质的一代、空虚的一代、功利的一代!但这个群体和他所担当的大学精神却仍在续写着,高等教育仍然担当着一种创造人类未来的使命,大学生同样也被赋予着承担起人类命运的责任,大学生群体仍然象征着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少年中国的气度和风流。
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老先生这样说:“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这样的民族有亡国的危险。”著名教育家罗森堡也说:“一代人的标志可以从时尚体现,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时髦。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负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任,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大学生,任重道远!大学生,责无旁贷!
{大学精神}�
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大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生全认为,大学精神是人们投射到大学这种社会设置上的一种精神祈望与价值建构,是大学发展的理想、信念、追求和动力,更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确凿依据。
{大学学风}�
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对于大学来说,求真、求知、求善的道德感,勇于为社会贡献心力的责任感,是其根本的品格。要看一所大学学风的追求,或者说看一所大学的气质如何,有一条捷径就是看它的校训。
部分大学校训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 求是拓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北京师大: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中山大学: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四川师大:重德 博学 务实 尚美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
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
北京航大: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 格物致公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 法竹梅风骨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
漳州师院: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
上海财大:经世济国
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西安理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西南交大: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 沉毅笃行
兰州商学院: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人格
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山西大学:登崇俊良 求真至善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吉林大学: 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 明德尚行
江苏警官学院:无私奉献
黑龙江大学:参天尽物 博学慎思
河北大学: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
青岛大学: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长安大学:求实 笃学 务实 创新
燕京大学:自由 博爱 民主
集美大学:诚以待人 毅以处事
燕山大学:厚德树人 博学济世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交通大学:知行
湘潭大学: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
江苏大学:博学 求是 明德
狭义的“大学教育”指的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以后,收到的文化教育。
大学的本质其实就是给了你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更好的成长平台。大学的职责是培养更多有思想的人才。
当你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刻,你发现自己不会再是那个当初让父母担心你独立的孩子,因为大学这四年里,你成长了,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你不会再哭着鼻子,对爸妈说想家,因为你知道总有一天你会独立的,总有一天你不会再让爸妈为你担心。
你不会再迷茫的刷着空间人人微博朋友圈,在上面写一些矫情的文字,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知道了怎么去排解寂寞,怎么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你不会再稀里糊涂的爱上一个人,不会再去为了恋爱而恋爱你更愿意一个人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直到那个真正对的人出现为止。
你不会再整天抱怨学校的小气,老师的功利,也不会再抱怨同学的冷漠,因为这一切你都习以为常,你学会了接纳,终于你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的你或许更愿意坐在图书馆,看看自己喜欢的书。饭后更喜欢散散步,听听音乐。游戏对你来说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你会偶尔感慨身边的学弟学妹们的单纯与稚气,却不会再去改变什么,因为很多事情需要真真切切的去经历。
现在的你感激曾经的自己,大学让你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逃课,第一次通宵,第一次挂科,第一次翻墙……你做着曾经自己不敢做的事情,不停的刷新着自己的三观,终于有天你稳定下来。
原来,大学教会我们更多的不是知识,而是让我们学会了成长,摒弃了浮躁,做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说大学的本质是让我们学会了成长,大学职责是培养出了我们这些比没上大学更有思想的人们。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布调查报告称多于1/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都觉得后悔,似乎大学算是白上了,上大学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拿我身边的学生来说就有很多人感觉到当初选择上大学还不如上个技校学一门技术实在,恰好又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贵州省一学生重点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又重新读中专。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大学教育到底有什么用?要不要废除大学教育?
对于大学教育问题在经济学上有过很多的讨论和研究,有一点取得共识的是对大学教育的评价都不高,甚至认为大学教育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无效率事件。那么大学教育到底有什么用?每年国家要投入那么多的钱,而且学生本人又必须对就读大学进行金钱和时间上的高成本投入。
有一点无可否认的是人们之所以要上大学就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收入,也许可能学生在大学里什么也学不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得到任何的增长。尽管雇主对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但是雇主还是乐意给大学毕业生开出较高的工资来进行雇佣。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但实际上有其合理性。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斯彭斯早在1973年发表的《劳动力市场的信号》一文中对此就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劳动力市场是个信息极不对称的市场,信息掌握上雇主处于劣势,但每个雇主都想雇到能力强的员工,在没有其他判断方式下或者进行其他手段进行判断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雇主会优先选用学历文凭来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所受的大学教育起的是信号显示作用,表明我是聪明的、有能力。
因为凡是能进入大学的首先都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即便在大学中间什么也没有学到,知识能力都没有一点的长进,但至少已经进行过较大成本的投资。事实上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但同时他们对接受大学教育所进行的投入也是不相同的,原本真正聪明的能力强的学生就会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不聪明能力弱的学生需要大量投入才能获得的毕业证、学位证等文凭证书。他们毕业时尽管所得到的待遇是一样的,客观上聪明的学生已经得到了弥补,因为他投入的比较少。在充满噪音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也只能通过成本较低的这种方式来进行鉴别,雇主都想招到最好的员工,也许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会招到能力低的,但这已经是他的最优选择。
说到底,大学教育也只是起一个"信号"的作用,就是为这一个信号,为了将来取得较高的收入,你不得不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大学里呆上四年。所以不要把大学神化,大学并不是什么培养人才的地方,倒应该是甄别人才的地方,尽管现在各种广告铺天盖地说什么考不上好一本不如就读某某电脑学校,但人们对大学仍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