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关于不修长城的原话:“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翻译:过去秦朝(也包括其他修筑长城的朝代)大兴土木,修筑长城。而我大清朝施与恩惠给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使喀尔喀为我朝防备北方边境,永为国家藩篱,比长城更为坚固。
解释:同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满族与蒙古族有一种天然的关联,清朝统治者也十分重视这种联系,并着力于将其发扬光大。于是清政府对蒙古实行怀柔政策,利用八百多次联姻来巩固双方的关系(整个清朝有五百多位皇家公主格格下嫁蒙古,并有两百多位蒙古贵族女子嫁如爱新觉罗家)。
种种努力的结果就是,令历代汉族统治者头痛的北方“夷患“变成朝廷的忠实助手,让曾经被长城防备的蒙古变成了大清国永世不倒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清朝不再修筑长城的原因。
真正能承载一个国家的不是外在城墙的坚固,而是它内在城墙的厚度,即民心!一个王朝民心所向,它便拥有了一个永远无法攻入的屏障——万千百姓的炽热之心筑成的城墙。而民心背离,任由城墙再坚固,却终只是浮光中的惊鸿一瞥,很快就会消逝,终结!而筑一座真正的城墙要做的,便是爱民,视天下百姓为己出,布恩泽于天下,则江山永固!
首先清朝的皇帝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从前朝的结果来看,修筑长城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再者,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守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从清朝的版图中可以看出,北方的蒙古族已纳入中国的版图,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已不存在,也无须再修筑长城了.再者,修筑长城既劳民又伤财.清朝统治者考虑到以上诸因素并没有打算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