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怎么样,?

2024-12-22 01:33:22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台北是一个新旧融合、东西并存的都市。玻璃帷幕的现代建筑和雕梁画栋的山形屋檐在这座熙熙攘攘的城市中交相辉映。去的次数多了,新鲜感渐渐不如最初那么强烈,但就像品茗,开始的那份热闹过去之后,真正的味道才慢慢显露出来,耐人咂摸。

  三月的台北,对我们从干燥的亚利桑那来的人说,紧赶两步,额头上便汗津津的。行看街面,百货店橱窗里贴满花花绿绿的减价海报,顾客却是稀稀落落;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似乎无心顾及商家的招徕。朋友告诉我们,持续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人们对前景忧心忡忡,消费意愿下降,钱袋子自然把紧了许多。这样一来,原本竞争就十分激烈的商业市场更趋白热化。百货公司各出奇招,什么“周年祭”,什么“大甩卖”,忙得不亦乐乎。

  台北从来就不是一个外观上吸引我的城市。过度密集的大小楼房,显露着地失修的旧痕,曾经美丽过的公寓,剩下的是黯然的污迹和见证岁月的裂痕。加上街上充分任性的机车和每家人自各修建的高低不平的门前路,显得毫无规据。有人说这是因为无论是日本人或国民党,都曾把自己当作过客,所以才有这种补丁式的率性行为。当年台北车站旁边的新光三越摩天大楼落成后,被台北人当成台北市引以为自豪的地标时,我的不以为然曾引起许多台北朋友的愤怒,因为对于走过六七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的我来说,它实在不过是一栋再普通不过的不高不矮的大楼,从建筑美学上看,几乎没有任何特色。

  尽管如此,不管你在海外面对台湾的政治怎样地无奈,不管你面对台湾的治安环境怎样地焦虑,每次到台北,虽然机场旁的樟树茂密一如往昔,机场入口的花卉造景依然色彩如故,但你总会感受到台北的变化,因为要寻找台北的魅力不是在这里出发的,而是真正要走进这独特的盆地景观孕育出的青山绿水的都市,正如现任台北市长马英九所言:这个城市适合观看,因为它包含了不同层次的美感;这个城市适合聆听,因为它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乐音;这个城市适合触摸,因为它容纳了属于你我的温度;这个城市适合行走,因为它的街道充满了惊喜。我对台北的认知始于“解严”前后,也因缘认识并交往过三任市长:黄大洲、陈水扁、马英九。从历史的角度看,马英九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市长。这并不是因为我和马英九相识最久而刻意恭维他,因为在他的任期内,台北由紊乱的各自为政被扭转成整齐有序的大都会,是有目共瞩的。台北的确变了好多:交通状况明显有序,楼越盖越多,捷运开始良好运行,公园绿地成片地形成

  其实,台北给人最初的感觉和大陆的许多城市如广州、厦门几乎没有什么区,若要较真,顶多就是因气候、环境、习惯的差异导致了一些细微的差别。走在街头,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男的西服革履,女的裙裾飘飘,行色匆匆。这些年,上海的飞速发展在台北人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台北人心“向上”,除了时兴吃上海菜,学说上海话,女士们还时兴穿旗袍,虽然衣资不菲,但是穿在身上的满足感又岂是金钱能买到的。跟大陆城市一样,台北大的百货商店一般都卖名牌服饰,价格有时高得令人咋舌,只有在换季打折的时候,人头攒动。小的服装店和摊贩,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东西便宜,容易留住女人的脚步。

  不管是道地的台北人,还是来此讨生活的外地人,问起他们台北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往往令他们面露难色。台北的文化是什么?好像什么都有,但又好像少了一点什么,生活版图随著改朝换代,总带点空间错置的突兀。街头巷弄间有中有西、有本土有外省、有“日”潮与“韩”流,有前卫也有老旧。台北真很难形容与定位。走出捷运车站,一抬头,“承德路”、“郑州路”的标示就在眼前,游逛在台北的大街小巷中,则会很快发现,简直就像神游大陆版图一样。因为,许多街名都散发出令人熟悉的大陆味儿。仔细去探究,才知道原来这全是时代的产物。据说台北市街道命名的根由很简单,就是复制自上海的。因为国民党在1949年来台时,带来一批上海建筑师,同时把上海市的习惯,整个移植到台湾。由于套用了大陆的版图,地名的相关位置一目了然。例如,西南方的青海路、昆明街,西北方的迪化街、酒泉街,东南方的厦门街、温州街,东北方的辽宁街、松江路等。想着中国地图找街名,让象我这样来自大陆的旅人,面对台北的地图,不但会很快地发现目标,同时还会产生一种亲近感。

回答2:

我感觉很好

回答3:

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回答4:

很漂亮

回答5:

比广州繁华多了....

回答6:

上海发展比较快,但是是个人情味很足的地方。可是你想去台北工作,不是想去就去的,这不是我住在杭州想去上海发展这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