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啊,他应该活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应该活下去,振作起来. 秦末那场农民起义战争最后以”无赖”刘邦称尊结束,曾经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最后反倒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项羽的乌江自刎是何等悲惨,曾经叱咤战场的他何曾受此大辱。对于这段历史或者说是项羽的这种做法,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盛赞项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宁肯自杀也不投降的气节,虽败尤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诗为证: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第二种观点是项羽不应该认输,回到江东等待东山再起。在乌江边项羽曾对他的部下说自己的失败是上天要怪罪于我的,不是我的仗打得不好。哀莫大于心死,他已经放弃了反抗的斗志。他相信自己的气数已尽,任何的反抗都将是注定失败的。想象一下,项羽起兵八年的经历,《史记》有云”起兵八年,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他是一个军事天才,一个长胜将军。垓下之围,是项羽军事上最大的失败,乌江自刎是项羽最悲壮的战斗。在乌江边项羽一人杀斩杀汉军首级百余,自己也身受十数创,最后引剑自刎。刀过之处鲜血飞溅,壮哉,西楚霸王。那个力拔山河气盖世的霸王从此灰飞烟灭,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天下还有千古遗恨。垓下一役似乎成了项羽的滑铁卢,但是喜欢唱反调的杜牧却诗,大为项羽叫不值。有诗为证:
题乌江亭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自刎的项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的那种壮烈却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歌颂,反而是那个功成名就的且最后称尊的“无赖”刘邦受到了人们的奚落。项羽该不该自杀,值不值得?带着这个问题我用心地听完了河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对于项羽的论述,看完以后我对项羽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在这里不说说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只讨论他该不该自刎。他是可以活下去的,就算是投降,凭他的声望他可以苟且地活着。但是这个人不说别人,他是曾经的西楚霸王,万人之上,现在怎会对你刘邦俯首,你刘邦算什么鸟。于是他宁死不屈,于是他自刎了。他可以很好地活着,甚至可以卷土重来,甚至最终建立国家,但是他不肯过江东。他是项羽,当年的八千江东子弟和他一起渡江,最后只有他一人落魄地回去,岂不遭江东父老耻笑。
项羽死得不值,但是他的失败是注定了的。他是上天的一大败笔,上天给了他勇武有力的躯体却没有给他一个聪明的大脑。项羽也是会玩阴谋的,但是只在巨鹿之战玩过一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那就是在巨鹿之战中他果断地斩杀按兵不动的主帅。那是关乎秦末起义战争成败与否的关键一役,巨鹿之战的胜利也奠定了项羽的军事地位,把他一下子推倒的历史舞台的最中央的位置。但是项羽在军事上表现优秀,在政治上却极端幼稚。鸿门宴放走了刘邦,鸿沟议和主动放弃在望的胜利。
刘邦可以死几回,但是次次化险为夷。项羽只该死一回,但是他还“迫不及待”。垓下的失败并不足以使项羽从此一蹶不振,他是西楚霸王,他曾经以自己的三万兵力在荥阳击溃刘邦的56万,这场战役也成为历史上一场非常出名的战役。荥阳,他们打了两年多,抵抗不住的刘邦听取了纪信的建议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刘邦几次败的一败涂地,但是他没有丧失求胜的欲望。而项羽却是一场垓下之败就让他丧失了东山再起的信念,悲乎!凭他的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就算是只凭借江东,东山再起雌雄未可知。但是他是西楚霸王,垓下一役他就败不起。垓下之围让他从此觉得无脸再面对世人。
或许是他的人生太顺利了,24岁项梁起兵他当起义军的副统帅,27岁当诸侯盟军的统帅。他从没有遭遇像垓下如此的耻辱,如此的失败。他败不起!如果他的人生多经历一些大风浪,或许他可以忍辱负重地回到江东卧薪尝胆。
他是霸王,他说什么谁都不能改变。尽管邬江边26骑全体跪在地上请求他上船,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气数已尽,上天从未让他经历这样惨重的失败,这一次他觉得失上天在惩罚自己。天命难违,死是必然的了。于是他自刎了。
乌江亭长撑着船走了,带走了他最爱的乌骓马,也带走了他生的希望。项羽是想活的,但是虞姬死了;他是可以活的,但是八千江东子弟死了;他是可以活的,但是刘邦伤透了他的心。刘邦的一次次的背信弃义,让他厌倦;虞姬死了,得了天下有如何,爱江山但是更爱美人啊项羽,除了乌江自刎,你还能怎么做?活着对他是一种耻辱,一种折磨
2200前,一个刚20出头的小伙子率领8000江东子弟,狂风般的从江东席卷中原,从此战功日盛,家乡日远.不想这样一个战功卓著,日后为后人称之为"西楚霸王"的人,在八年之后,在乌江停止了奔跑.
2200前,一生战功卓著的项羽在垓下(安徽蚌埠固镇濠城镇沱河南岸)被刘邦大军团团围住,四面楚歌士兵已无心恋战,眼看大势已定的项王不知此时有何等的感慨啊!英雄一生的项羽,眼看打下的江山朝夕破碎,自己的女人虞姬也都将难保,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驹不逝
驹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可怜的虞姬,在封建礼教的制度下虞姬,在项羽身边的虞姬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歌毕,拔剑自刎,也许此时的项王是泪衫满湿吧,演义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场离别
项王安顿的爱妾后,眼看着汉兵略地,四面楚歌,只有一条路可走--突围, 勇猛的项羽率800骑突出重围,等汉兵发现时,他们已经向南飞奔几个时程了,没有哪个汉军敢怠慢、轻视项王的突围,立刻派大将灌婴率5000精骑火速追赶,项王率800骑走到今定远南部的一片沼泽地迷失了方向,向一位老者打听渡江的方向,老者认出来着项羽(自己的孩子就是死在项王军队的手上),顾而将项羽错误的指向东方,在东城(今定远东北)为灌婴追上,项羽奋杀突围从东城至乌江边时,身边已只剩下28骑,只要过了乌江也就安全了,可惜乌江却没有可渡28骑的船只,只有一乌江亭长和一小舟在此,乌江亭长谓项羽说:“我知项王今要路此,特泛舟在此等候,项王只要过了此江即是江东,安全无悠,江东虽小,方圆百里,人口十万,足以称王”项王“我起兵8年,身经70多战,当年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我、王我,我又何以目视之,纵彼不言,吾独不有愧于心”“老人家我知道你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我就将这批陪我转战千里的千里马送于你”于是解鞍下马,将马缰绳送于老者,项转而对28将骑说“虽然今天困在这里,我将为大家痛痛快快打一仗,我将为你们溃围,斩将、刹旗”此时汉兵已追赶而至,28骑均下马,徒步随项羽冲入汉兵营,只见项王斩杀百人,人见畏之,皆不敢上,项王发现领兵来者的将领竟是自己的好友,项王谓之“听说汉王以千金,万户侯以购我人头,既然你我好友我就把这个好处给你吧”,话毕即自刎,众士兵冲上抢项王尸首,最终为五人分得,皆因此而分候。
项羽死,楚汉纷争毕,然而却在中国人心中流下了一块永恒的“疤痕”----是渡江还是不渡江?渡不渡江成了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疼。1000年后的唐朝杜牧,主张渡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者,宰相杜佑的孙子,26岁中进士,后做过几任刺史,一生不得志,在理想和现实中杜牧选择了纵情声色,但在声色之下的灵魂深处却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由唱《**花》
敏感总是痛苦的饿,与杜牧不同,李清照表现了婉约派少有的异常硬朗:
生当为俊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也许二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环境不一样吧,李的现实生活是面对逃江南的王室。
过不过江东?是迂回的活着?还是刚烈的死去?是忍气吞声的争取?还是干净利索的放弃?项羽过不过江东几乎成了中国式的“活着还是不活?”一直在考问着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在我们心中要做这样的一个选择。
过江东也是没用,项羽只是个武将,虽然机缘巧合打败秦军,但依旧是武将,项羽勇猛过人,有治军之力,但没有治国之才,即便过江东也没回天之力,即便是韩信兵法也是强过项羽太多,如果是少数兵马对垒,项羽能胜韩信,如果排兵布阵项羽打不过韩信,项羽只是勇猛,打败秦军也是因为秦朝压迫天下,而天下不愿受苦而追随项羽,时间一长,项羽自己丢了人心没人追随项羽了
不应该,楼上的都说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