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信阳市
潢川县辖4个街道、9个镇、8个乡及1个国营农场:春申街道、定城街道、弋阳街道、老城街道,双柳树镇、伞陂镇、卜塔集镇、仁和镇、傅店镇、踅孜镇、桃林铺镇、黄寺岗镇、江家集镇、传流店乡、魏岗乡、张集乡、来龙乡、隆古乡、谈店乡、上油岗乡、白店乡、黄湖农场。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5%;另有回、壮、苗、满等19个少数民族,占0.5%,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8%
扩展资料
部分乡镇介绍:
一、伞陂镇
伞陂镇,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东部,距潢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下辖16个村,总人口3.4万。
二、仁和镇
仁和镇,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南部,地处潢川、光山、商城三县交界处。G106国道纵横贯穿全境,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流通活跃的重镇。
仁和镇距离潢川县城20公里。全镇总面积94.4平方公里,人口3.1万。下辖四里、仁和、连岗、板岗、冯大塘、凌集、杨楼、大杨岗、黄岗、蔡寺、杨瓦房、谈围、亚港、黄营14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潢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和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伞陂镇
在河南省信阳市。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中部,西起光山县,南接光山县、商城县,东连固始县,北隔淮河与息县、淮滨县相望。
潢川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鄂、豫、皖三省连接的中心地带,东经114°53′~115°21′,北纬31°52′~32°22′之间,总面积163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
境域东西最大距离4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3.0公里,总面积163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16平方公里,占86.5%,水域面积222平方公里,占13.5%。
扩展资料:
潢川古称光国,西周初为黄国,是中华黄姓发源地,战国春申君黄歇故里。西汉初黄地置弋阳县(潢川建县之始),东汉初弋阳为弋阳候国。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元年置弋阳郡,辖弋阳、期思、轪和西阳4县,隶豫州,始系郡、县同治。
南北朝时期,更名定城。宋、齐、北魏、北齐、北周,曾改为南郢州、淮南郡,仍隶豫州。隋文帝元年废淮南郡,复弋阳郡,统定城、光山、殷城、固始、期恩、乐安6县,隶扬州。
唐高祖武德三年改弋阳郡为光州(治光山),以定城名为弘州(隶光州),睿宗太极元年徙光州治定城(潢川名光州之始),辖定城、光山、固始、仙居、殷城5县,隶淮南道。
宋徽宗宣和元年升光州为光山军,领属依故;高宗改光州为蒋州,未几即复;宁宗建州为两城,南城为县治、北城为州治。明朝将南北城统称光州。清雍正升光州为直隶州,隶河南布政使司,辖光山、固始、息县、商城4县。
民国二年,改光州直隶州为潢川县;十七年,为第三行政区治所,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正阳8县;二十一年,为河南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经扶(今新县)8县。
1949年1月潢川解放,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至今。潢川文化源远流长,汉末陈酆、晋代陈冲、元化大文豪马祖常、明朝刘绘、刘黄裳等文坛巨匠,都曾留下不朽的宏著名篇。境内文化古迹众多,黄国故城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多件被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潢川县
潢川县人民政府-人文历史
潢川在河南省信阳市。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信阳市中部,东起光山县,西到固始县,北邻息县、淮滨县,南接光山县、商城县;西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东径114°53′—115°21′,北纬31°52′—32°22′之间,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原点位于东经115°05′,北纬32°13′的跃进路航空路交叉口。
河南南阳市。在南阳市东边100公里。
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原名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