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由无数尘埃、碎石乃至于小行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聚拢而成。那些未来的组成单元在散布于广袤的太空中时,具有很大的引力势能;在它们彼此靠近时,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当猛烈相撞时,动能又变成热能。地球在形成之初,这种各碎片先接近再碰撞的过程十分频繁,以至于那时的地球炽热得根本就没有呈固态的地壳。后来,碰撞渐少,地球得以慢慢降温,地表冷却凝固出地壳。但大地深处仍是高温,地幔还处在熔融的流动状态,这种情形一直延续至今。一方面,固态地壳减缓了内部的向外散热,另一方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元素,它们不断衰变,持续加热着大地内层。也就是说,地球的热源并未完全关闭。甚至还有个别科学家猜测:地核中心有许多铀元素一直在发生着裂变反应,它构成地球的又一热源。地热的第三个来源是地球的自转。月亮及太阳对地球的潮汐力不仅引发了海洋的潮起潮落,也使地球深处的物质周期性地发生程度不同的伸缩起伏,与此相伴的塑性形变和层间摩擦导致地球持续缓慢地减速,并将地球自转的转动动能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球的内能。这与刹车时车轮抱闸而摩擦生热有几分相似。
因为是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