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首先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的阅读,因此,营造书香校园就成了新教育实验的一大行动项目。至今,这个行动项目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关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可以说这是该书的一个“主旋律”。最近,学校组织教师研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已近尾声,我们看到,第98条建议《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仍然突出了“阅读”这个主题,可见阅读在苏老教育思想中所处重要的地位。“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们学校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了“读书考段”、“阅读之星”表彰、“读书节”、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制度,为了确保师生有更多的时间亲近书籍,学校特设午间40分钟的阅读时段,每天安排值班老师检查,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提高了师生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前在另一所学校,我就曾提出每天要拿出一个固定的时段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未果。这个学期,调至西塘街小学,学校原来就设有午读课,虽然学校统一安排班主任负责这个时段学生的阅读指导,但我还是自告奋勇地把这宝贵的40分钟时间“抢”了过来,并计划每个学期为学生大声朗读不少于五本童书。开学至今,我已经给学生阅读了《夏洛的网》和《时代广场的蟋蟀》这两本童书,接下来要阅读的是《小王子》。我有个发现,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当你为他们朗读之后,不久就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书包里也会有同样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从我给学生阅读完《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这两本童书后学生所写的日记中可以发现,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情趣、意志、品质等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孩子们对友谊、对责任、对人生的理解,是平日里我们在晨会课、班队会课上靠磨嘴皮子所难以达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不少学校难以开展午读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教师们的报怨:“学生没时间做作业,教师没时间辅导学生作业。”其实,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看到眼前学生考试的分数。苏霍姆斯基也这样说:“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课外阅读对课内学科学习之促进,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此前,我所在学校的每次期末考试的语文平均成绩,都要比现在我所在学校的成绩低那么三四分(同一试卷),两所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造成这般差距的唯一原因就是是否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开展课外阅读,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反差将会越明显。现在我校的午读不少班主任、语文老师都积极响应起来了,学校专门购买了几套“儿童阅读阶梯丛书”供师生阅读,我欣喜地发现有的老师也利用午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这些经典的童书。“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而学。”(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希望数学、英语学科的任课老师给予语文老师更多的支持,午读课上不做作业,不进行作业辅导,确保我们的午读时间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以逐步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