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优点是
考进去后工作稳定,好的事业编,收入不菲,
缺点就是:有些会受到限制,各方面都要注意。
公务员编制和事业单位编制主要区别如下:
国家机关里的正规在编人员是公务员,例如政府、检察院法院、公安、工商、民政、司法、税务等;但是,有一些国家机关下面有对外服务职能或者是专业技术智能的单位,例如劳动局本身是机关,但下面的社保中心、医保中心就是对外服务窗口单位。
卫生局是机关,但医院就是对外服务的单位……这些单位就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分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三种。
事业单位编制也是通过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来招募的,不是拿着简历直接应聘的,事业单位采用合同的方式固定劳动关系,但和公务员一样也不会随便解雇,所以论稳定,也是稳定的。事业单位是国家的机构,不具有国家权利,只是一些国家的附属机构,如研究所、公立学校,事业单位的工资形式有三种:
一种是全额参照公务员待遇,全额国家财政拨款.象林业局.
一种是差额的,国家给一个百分点,然后自己单位给你发一个百分点.象公立医院。
还有一种就是国家只管编制,不管工资,只给政策,不给钱像一些博物馆就是。
事业单位可以在当地人事局人事档案科查到,编制编号没有,不是警察,没有象警号备案的情况。工作手册和工作证只是你们单位给你发的,了解你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事业单位没有什么优势,福利一般略低于公务员。
公务员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1:有未来晋升发展的空间。简单的说就是公务员未来可以“做官”。从最底层的科员(本科毕业招录转正定级后为科员)到最高级的国家级,未来发展有无限可能。
优势2:工资收入全额财政保障。公务员的所有收入都是通过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只要财政有钱,就不会落下一分钱工资收入。
劣势1:改变编制的机会不多。一是在职公务员不能参加国考和省考,二是有服务期的限制(乡镇五年服务期内不能调动),所以如果在职公务员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想要寻求改变,要么是等待提拔重用,要么只有走遴选这个途径。
事业编制人员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1:多种发展方向。事业编制人有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两种发展方向。如果实在没办法当上事业编领导,还可以想办法提高职称,同样能够提高收入待遇。有个一起公考学员说,他们单位有个副高职称的事业编普通干部,工资待遇等同于副处级干部。
优势2:改变编制渠道多。事业编制人员可以在职考其他事业单位(各地区聘用合同内限制条件不同),可以在职考公务员(大部分地区没有限制,不受聘用合同限制),也可以在职考上级事业单位选调。
劣势1:事业编制无法当“领导”。简单的说就是事业编制人员无法当单位的“一把手”。政府下属会有很多个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医院、图书馆等,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事业编,但是领导一定是公务员编,事业编的管理岗领导想要继续发展也要通过转公务员编的方式进行。
劣势2:工资收入有其他因素影响。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单位。第一种所有工资收入有财政保证,比如说学校;第二种财政部分保证,收入部分由单位收入所决定,如医院;最有一种所有的收入全看单位自身效益,除了多一个身份外基本等同于企业单位,如电视台、设计院。
劣势3: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中。很多事业单位的职能因社会发展而被替代,事业单位的精简正在进行中。很难说哪一天,事业单位是否会全部“被替代”,事业编也难以像过去一样还是个“铁饭碗”。
事业单位与公务员考试哪个更难?
政府部门正式编制一般主要分:
第一类:公务员(微博)编制,参公管理(差不多没区别)
第二类:事业单位编制。
两类对比:
>>>工作环境:
同一个单位两个人可能在同一办公室,但一个事业编,一个公务员编。也就是说工作环境基本没区别。
>>>岗位设置:
公务员多是行政管理岗(当领导的可能性大一点),事业编多是技术岗。如果题主是技术性人才,可以走事业编。如果是大众性人才,就选公务员吧。
>>>晋升路线: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主要区别在这。
公务员走的是级别晋升,发展加工资主要靠三点:情商,关系,能力(按重要程度排名)。
事业编则走的是职称晋升,发展加工资主要是靠智商,能力,情商。(按重要程度排名)。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如果是同一单位的公务员编和事业编的话,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侧重。
2。自己野心是什么。
3。自己的家庭背景。
4。自己的专业。
关于二者之间的福利待遇,不同单位不同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不具有太严谨的可比性。
准备的话,事业单位是向公务员考试靠拢的,形式差不多,但事业单位的考试内容有些会有专门的技术知识科目考试。可以查看你所想报考单位的历年招考公告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编制的区别
当我们在讨论事业单位编制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首先我们先弄清楚“事业单位”和“编制”这两个词的真正含义。
从全社会角度看,若想增进社会总福利,需要由以下两个部分协同构成:第一,生产和提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企业间的交易和分工,增加了社会总福利。第二,提供行政协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解决公共事务的公共行政单位。这样的单位本身不增加社会总福利,但由于它的存在,制定了交易规则,使得社会总福利不会在互相消耗中减少,因此公共行政单位完全有存在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行的制度下,公共行政单位一共有两种。第一种是公务员单位,纯粹的国家行政单位。第二种是提供社会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需要收费的单位,如医院、学校、广播台等,就称为事业单位。
编制二字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在计划经济时代,计划主义思想渗透到生活各方面,国家权力空前巨大,过度干预市场。比如一个公立医院,要配备多少的医护人员数量,实际上应该由市场自由流动来决定,政府只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人才进出机制。然而在以前(甚至现在),一个医院需要配备多少人,是由政府掌握人事审批的部门所决定的,再给予相应的编制去招聘人员,编制内的人享受稳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但这也意味着,一旦编制人数无法满足日常的工作量,就必须增加人手。增加人手意味着要增加编制,也就增加了财政负担,如果审批部门不予批准,但是工作量又确实过大,则医院就要去招聘一部分“非编制”的人员来协助处理工作。“非编制”的工作人员待遇比“编制”的普遍要底很多,相应的福利待遇也没有。
因此综合来看,事业单位编制,也是属于政府单位的一种编制。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编制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而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一共有三种,分别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其中,全额拨款意味着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最稳定也最接近公务员,但是收入会比公务员略低。差额拨款,就是财政只负担一部分的费用,其他的靠单位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这样的单位往往不稳定性会高一些,收入有时会比公务员高。自收自支的单位,实际上和企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