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级地震属于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就其造成人的感觉程度,基本可分为三类:
(1)轻微有感
一般是在室内的人有感觉,悬挂物摆动,器皿作响,少数人会从梦中惊醒。
(2)明显有感
室内人普遍有感觉,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3)强有感
多数人站立不稳,骑自行车的人和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会有感觉。稍强一点,大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扩展资料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10级之间。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1)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如彝良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如玉树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如汶川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感地震
按照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3.6级地震属于有感地震,在震中的烈度也不大,一般不会引起破坏,稍微远一点,连感觉都没有。
自救措施:
1. 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2. 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提出,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面,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从而使得掉落物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