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杂音是先心病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体征,对先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在判定心脏杂音的临床意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体检时听到心脏杂音并不都意味着小儿患有先心病 在儿科门诊时常遇到一些由基层医院转诊来的患儿,因在当地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而被疑诊为先心病,后经心脏彩超、胸部X 线及心电图等全面检查已除外先心病。实际上这些小儿的心脏杂音属功能性杂音(有人称为生理性杂音或无害性杂音) ,多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在新生儿和小婴儿时期听到的心脏杂音不要贸然诊断先心病,应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如随年龄增长杂音越来越弱则多无意义。有一部分患儿心脏杂音虽然具备器质性杂音的特点,也应除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尤其是年长儿。2.没有听到心脏杂音不能完全除外小儿患有先心病 在临床上确有一部分先心病患儿可以暂时或始终没有心脏杂音出现而常常表现紫绀、心脏扩大和反复心力衰竭等,如右位心、单心室、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此时,对疑有先心病的患儿应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以便明确诊断。3.不能仅根据心脏杂音的性质及特点就对先心病的类型作出判断 在临床上虽然不少先心病的心脏杂音各具有一定的性质与特点,有经验的医生可根据杂音的特征初步推断出先心病的类型,但这并不全面,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检查。例如有时候在胸骨左缘第2~4 肋间听到Ⅲ级以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临床医生常常疑似室间隔缺损,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却为主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瓣狭窄。这种临床听诊与辅助检查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可遇到,提示对先心病类型的判断必须在对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4.应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先心病心脏杂音的性质和(或)强度可能发生变化 当室间隔缺损患儿合并肺炎和(或) 心力衰竭时,杂音的强度可能减弱或变为柔和,而肺炎和(或)心力衰竭好转后杂音又变为响亮、粗糙;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当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时心脏杂音可能较前明显变弱或消失;动脉导管未闭( PDA) 的特征性体征是在胸骨左缘第2 、3 肋间听到连续性机器滚动样杂音,但在小婴儿、合并肺炎和(或) 心力衰竭时,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因在舒张期压力相等,不产生分流,故可仅能听到收缩期杂音。临床医生对先心病的心脏杂音应做动态观察,尤其是对住院患儿,而不要单纯根据某一时刻心脏听诊的结果就对有无心脏病变及其性质作出判断,否则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心脏杂音就是指血流在流经心脏时与心脏的收缩或舒张产生的一种病理性的声音 ,正常的心脏是没有杂音的 。 尤其成年人若在心前区听到杂音 ,就表明可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杂音很复杂,在不同的时期与部位出现所提示的疾病不同。 另外,杂音的性质也与疾病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 ,如发现有心脏杂音 ,尽快作心脏彩超,以确定心脏内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变化
心脏杂音是心脏或心脏血管的病变引起,也有可能是正常的,要看杂音的性质,时相,你这样说的太含糊了
所谓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以外,心脏在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以致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的声音。
根据心动周期中的时期,杂音可分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期杂音。根据响度,心脏杂音可分为6级,1级声音最轻,6级声音最响。
虽然心脏杂音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诊断心脏病的必要条件。换言之,有杂音不一定有心脏病,有心脏病也可无杂音。所以,医生又把心脏杂音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杂音其特点是音响轻而柔和,一般为2级以下的收缩期杂音。它是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速度增快所产生的结果。在肺动脉瓣区听诊时,这种杂音非常多见,尤其是在青少年及儿童中。在二尖瓣区听到这种杂音,常见于运动之后和发热、贫血等情况。
病理性杂音这是由于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异常通道、心腔内悬浮物、血管腔扩大,使血流形湍流或旋涡所致。收缩期杂音的特点是声音响亮,常在3级以上,调高而粗糙。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等。舒张期杂音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等。连续性杂音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脏存在生理性杂音时,一般本人没有什么感觉,也不影响生长发育、学习与生活,无须治疗。如果医生在听诊时发现孩子存在病理性杂音,孩子还常常伴有头晕、心悸、晕厥、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说明孩子患有心脏疾病了。此时,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请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如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等;同时,制定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