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表(三次的都有了。)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
(电力革命)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背景条件
(出现原因分析)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4、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3、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棉纺织: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表现在: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共同影响
①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思考、启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n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
影响
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国错过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5095
20分太少了。。。 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