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海鲜还能吃吗

日本核泄漏,现在海鲜还能吃吗,或者说哪个海里的可以吃
2024-12-12 17:05:5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虽然目前日本方面还没有公开确切的数据,但了解以往几次核事故的资料也许会让我们心里有底。目前,福岛核电站的周围检测到了放射性的碘、铯、氢、氙、氪等元素。其中,半衰期相对较长、能够传播到100 km距离以外的主要是放射性的碘(131I)和放射性的铯(137Cs)。虽然不明真相的群众疯抢了碘盐和碘片,但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长久影响放射性物质却并不是131I,而是137Cs——前者的半衰期只有8.02天,它能在事故地点的周边地区造成急性危害,但30天后便衰变殆尽;而后者的半衰期长达30.17年,并且能随着食物链富集,造成深远的影响。
水生生物的“辐射污染”是什么?
让我们回顾一下1986年春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的事情:
事故之后,大量137Cs进入了核电站周围的河流和湖泊。事故后的第一年,在那些以水底碎屑或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杂食性鱼类中,137Cs的含量最高。随后,在1987-1988年,捕食性的鱼类(那些以别的鱼为食的鱼)中的137Cs含量开始增高,这说明137Cs可以随着食物链传递。 137Cs主要富集在鱼的肌肉组织中,鱼的其它部分,如鳞片、消化道、性腺等也会吸附137Cs,但这些地方的浓度会逐年显著降低,只有肌肉中的137Cs水平下降很少。因此,对于放射性元素来说,生物富集作用比单纯的吸附作用造成的问题大得多。 [1]最严重的情况:吃了切尔诺贝利的鱼会怎样?
研究人员测量了1987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冷却池中的梭吻鲈(Sander sp.)。梭吻鲈是一种捕食性鱼类,它们的肌肉组织中的137Cs含量最高可接近270000 Bq/kg(Bq即贝克勒尔,这是一个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也就是说每千克鱼肉中,每秒有270000个137Cs原子核正在放射性衰变。一个137Cs原子核衰变放出的β和γ辐射能量大约是1.174 MeV。(eV即电子伏特,将一个自由电子通过1伏特的电压加速后的获得的动能。1MeV = 1.602 ×10�6�113J) [2]

简单计算一下,如果一个体重50 kg 的人,吃了1 kg 这样的鱼肉,他将受到的辐射当量剂量大约是 3.645 μSv/h,也就是每小时3.645 微希,这个强度大约是3月15日北京市平均辐射水平的47倍(当日福岛核电站上空的辐射是 23.72μSv/h)。如果把这个数字与X光胸透相比——接受一次X光胸透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是50 μSv——似乎胸透所受的辐射比吃鱼要大很多。可问题是,胸透只是一次的辐射剂量,而人吃下去那条鱼以后,会被辐射很长时间:吃下这1 kg鱼,24小时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就已经超过照一次胸透了,如果不能及时排出这些137Cs(别忘了食物链富集,至少梭吻鲈肌肉中的137Cs几年内都没有显著降低),相当于此后几年每天胸透一次,137Cs的半衰期可是30年啊。

回答2:

中国自产海鲜可以吃,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日本产的就要注意了,最好不买、不吃为保险,日本前天又有高浓度核污染水渗漏到海里,昨天褔岛30公里半径核心区居民必须撤离,因为核辐射浓度值很高,并且未有下降,因此必须撤离。所以日本的海鲜不能吃!中国的放心享受!

回答3:

现在的海鲜还都可以吃的。我国的海鲜大部分都是近海养殖,不受日本核泄漏影响的。

回答4:

在日本核泄漏后,海鲜是否还能吃是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如果海鲜是在经过严格检测和认证的正规渠道购买的,那么它们应该是安全的。
为了确保海鲜的安全性,日本政府对海产品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国际上也有许多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定和标准,例如国际食品法典和各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这些规定和标准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核泄漏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建议在购买海鲜之前,先了解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建议。例如,可以查看当地政府或食品安全机构发布的公告或指南,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总的来说,如果海鲜是在经过严格检测和认证的正规渠道购买的,那么它们应该是安全的。但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建议在购买和食用海鲜时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