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远古时代怎样计算时间?

2024-11-26 12:01: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时间,任何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来测量时间。远古时代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埃及人由于祭祀鬼神的需要,首先开始使用这项技术。为了摆脱对太阳的依赖,希腊人发明了滴漏,根据水流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一直到十四世纪,简易的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1656年出现了有摆的座钟。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具有规则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自此以后人类掌握了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并不断改进计时方法。

计时方法包括计时工具和计时单位。我们中国人用时辰作计时单位,由来已久。所谓时辰,是指一天的十二分之一,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一夜有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时辰从半夜算起,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子夜”、“中午”等词汇就是从这一计时单位中演变遗留下来的。当然,由此而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些词汇,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悠闲宽松的时间观念。

在清代,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计算实际上不是十分确切的。特别是平民百姓,白天靠太阳,夜晚靠更夫,时间的计算实在无法精确。而当时的欧洲,普遍使用钟表,计算时间也比较精确,每个地区都根据其所处的经度,采用自己的地方时间。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还确定了世界标准时间即格林威治时间,也就是人们今天所使用的时间。

1844年爱里爵士发明子午仪,英国确定了用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后被国际公认。格林威治时间最先用于电报通讯,以便世界各国时间一致。

中国使用现代计时方法,有赖于电报的传入,始见于清代电报档案。184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71年即清朝同治十年,英、俄等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1879年,光绪五年,李鸿章在大陆修建了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并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清朝政府开设电报以后,主要用于军国大事,所以在军机处形成了大量电报档案。

电报档案从内容上看,主要是高级官员致军机大臣的电报译稿,涉及内政、外交、军事等许多方面的核心机密。

从文字上看,它不同于奏折、题本等其他文种的历史档案,电报档案最突出的特点是简明扼要。

从计时方法上看,一件电报往往使用多种计时方法。一是用历法,

按年、月、日计时。二是用时辰,以地支表示时刻。这种情况多用于译出电文之后,记录收报时间。三是以时、分为单位计时,专门用于登记发报时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时区”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光绪十年)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间的“时区系统”即格林威治时间。电报档案中的发报时间应该就是格林威治时间。

从年代上看,清代自光绪五年开设电报直至宣统三年王朝覆灭,使用电报累计三十二年,而现存电报档案起自光绪十年,止于宣统三年,至今尚未发现光绪五年至十年的电报档案。

从数量上看,现存电报档案粗略统计约有五万余件。这些电报档案绝大部分是当时由原件转抄的簿册,发报时间等很多内容没有抄录,只有光绪二十六年至宣统三年内一千三百零四件电报为原件。因此,今天能看到的最早使用现代计时方法的档案是这些电报的原件,所以这些电报原件显得格外珍贵,堪称稀世之宝。

电报使得远距离传递信息可在瞬间完成,传统计时方法不能胜任,只好改用现代计时方法。这一改变意义重大,不同寻常,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古老的中国已经打开国门走出了与世界接轨的第一步。

回答2:

远古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他们是靠体内的生物钟来确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那时的人进化还不彻底,生活方式有点接近动物,所以说他们靠生物钟确定时间

回答3:

用影子的移动来计算时间。
此外,人类也用太阳或月亮的位置来知道时间。
也用漏水器或沙漏来计算。
另外,也有的用烧香或蜡烛的长度来量时间。
总的来说,古代人是基于物体、自然现象的规律变化来计算他们的时间,用来进行日常生活。

回答4:

太阳,月亮的方位

回答5:

太阳。日冕。水钟。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