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
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
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
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
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
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
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
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
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
》。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汉琅琊郡诸县(今山东诸城)葛陂。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主要有表、治、秦、
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
、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
诫子书》、《与群下教》等。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
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
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
“易安居士”。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是
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
“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
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
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
人。清初著名遗民。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
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
、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
窦光鼐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
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窦光鼐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祯,以字行,诸城城里人。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他嗜书画,好金石,精于古琴和琵琶
,为邑中名士。他琴艺高超,与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东并称“诸城二王”。
王翔千(1888-1956),名鸣球,以字行。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土改委员会委员。1956年5月29日
病逝。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诸城相州镇相州村人,曾化名为王恂如,笔名有剑先、鉴
发、容庐、卢生、恂子、鸿蒙、TC等。
王统照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作家,工诗善文,一生笔耕不已,出版著述
、翻译作品近百种。他是一位为新文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士。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
。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右国共产党
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钝,姓徐,名宝梯,字步云,生于1901年10月29日,诸城市昌城镇徐家河岔村人。
退居二线后,陶钝撰写了50万字的回忆录,题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山东人民出
版社1987年出版。
孟超(1902-1976),原名宪启,字励吾,又名公韬,诸城城里人。
孟超能诗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艺运动培养起来的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诗集《侯》,杂
文集《长夜集》、《未偃草》,长篇小说《潭子湾的故事》,戏剧《李慧娘》等。
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诸城吕标乡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半个多世纪
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
说,诗论和文艺随笔。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
作近60部。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崔嵬(1912-1979),原名景文,诸城市昌城镇王家巴山村人。
崔嵬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崔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平原作战》、《风雨历程》
等几部影片。
崔嵬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出访过苏联、日本、缅甸等
,为中外交流作出了贡献。
诸葛亮的小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