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究发现,倒立和倒走这两种“倒行逆施”的运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倒立很简便,只要有墙壁即可,这种运动可以对人体各关节各器官所承受的压力起到缓和作用,可松弛某些部位的肌肉,对减弱和消除关节痛有一定的作用。更因倒立时血液加快涌入头,改善了大脑血液的循环,使人神经镇定,大脑异常清晰,从而使视觉、记忆、睡眠得到改善。 倒走时全身放松,身体直立,胸部挺起,膝关节不曲,两臂前后自由摆动,走动起来有骨络圆润、全身轻松如松绑的快感。倒走可刺激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的循环,平衡人的机体,对防治脑萎缩特别是腰腿痛都有疗效。 后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领是: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轻轻地向前后摆动,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每天坚持200~400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 “倒走”健身的好处在于:倒走需腰身挺直或略后仰,这样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锻炼,有利于气血调畅。整日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有研究表明,中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每次倒走后会感到腰部舒适轻松,长期坚持做对腰痛有明显治疗作用。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采用倒走也有益于躯干发育,减少鸡胸驼背的发生率。 后退时,双腿要用力挺直,膝盖不能弯曲,这就增加了膝关节、股肌承受重力的强度,从而会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股肌都得到锻炼。因后退走脚尖是虚着地,主要靠踝关节和足跟骨用力,又使这些相应部位的机能得到了锻炼。行走时,要留意运动方向,因而对空间和知觉的感知能力将得到锻炼而增强;还要掌握平衡,以防摔倒,因而将会使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脑也受到积极的训练,使小脑调节肌肉紧张度及协调随意运动等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人的反应能力。 此外,后退行走时,动作频率较慢,可自行调节步伐,体力消耗也不大,这项活动很适合那些不宜做剧烈运动的人采用(如体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等)。如果在其它运动完毕后再后退走还有助于调节心情和促使身体疲劳的自然恢复。 倒走在室内室外皆可进行,但人多车多的地方、低洼不平的路上却不宜行走,以免摔倒,尤其老年人更应注意安全。 倒走与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刺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倒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倒走对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倒走属于不自然活动方式,可以锻炼小脑对方向的判断和对人体的协调功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倒走时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须伸展,还有预防驼背的功效。
倒立和倒走这两种“倒行逆施”的运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后退走路的保健意义和好处:
有效地锻炼下肢骨骼,特别是胯、髋、膝、足、踝关节得到了充分和多角度的活动
增加了下肢肌肉和韧带强度,特别是正走中活动较少的那些肌肉群。
增强了腰腿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变换重心保持平衡的能力。
健脑,长期坚持后退走,对健脑十分有益。
后退走的方式:
摆臂后退走
要求在后退走的过程中,两臂自然摆动与两脚的后移要协调一致。
手叉腰后退走
要求在后退走的过程中,两手叉腰大拇指放在腰后的肾俞穴位置上,其他手指向前扶腰。后退时,脚尖先着地,然后再过渡到全脚着地,在每一次左右脚向后退步时,大拇指按压一下肾俞穴。
1、可以预防含胸驼背。人在向前走时,朋于是向前微屈的,平时工作学习时处于低头弯腰状态。当倒退走时恰恰相反,躯干是向后微屈的。经常练倒退走,可以预防和纠正含胸驼背。
2、锻炼腰肌,减少腰部疾病。倒退走可使腰部肌肉有规律地收缩与松驰,以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对功能性腰肌劳损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3、增强腿力。平时走路双腿轻松自如,倒退走时双腿得用力挺直,因而增加了膝关节的承受力,锻炼了腿部肌肉和韧带。
4、提高身体的协调功能。倒退走时要判断运行方向,掌握平衡。这样就锻炼了小脑的平衡功能,增强与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及协调功能。
倒退走时要选择平坦路面,并要挺胸和后抬大腿。进行倒退走锻炼要持之以恒,以每次走200-400步为宜,每日坚持1-2次。
提高身体的协调功能。倒退走时要判断运行方向,掌握平衡。这样就锻炼了小脑的平衡功能,增强与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及协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