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详表 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经历 一人 正五品 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
太师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三孤
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东宫
太子宾客 无定员 正三品 东宫大臣
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华盖殿
建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东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
右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
平章政事 一人 从一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左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
右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
参知政事 一人 从二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左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右司
员外郎 一人 正六品 中书省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检校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参议 一人 正三品 中书省参议府 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断事官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中书省
都镇抚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都镇抚司 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考功所 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 十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旧名直省舍人
吏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吏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吏部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正统十一年增设
户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户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户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四人 正五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 宣德以后主事 七人 正六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户部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户部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后革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钞纸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钞纸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印钞局 后革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印钞局 后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嘉靖中革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广积库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赃罚库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户部赃罚库 嘉靖中革 ,
大使 五人 正九品 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副使 六人 从九品 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广盈库
副使 二人 未入流 户部广盈库 嘉靖中革
大使二人 正九品 户部外承运库 后革
副使二人 从九品 户部外承运库 后革
大使一人 正九品 户部承运库
副使一人 从九品 户部承运库 嘉靖中革。行用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行用库 后革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行用库 后革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太仓银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太仓银库 嘉靖中革 御马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御马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御马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军储仓 后革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军储仓 后革副使 四人 未入流 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仓旧 二人 未入流 户部东安门 万历八年革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隆庆六年革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隆庆六年革
礼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礼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礼部司务厅
清代的封爵分王爵和世爵两种。王爵也称显爵,用于宗室贵族(也用于蒙古贵族);世爵也称民世爵,用于功臣勋将。王爵在清初分为五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乾隆时又分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和硕”、“多罗”、“固山”分别为满语“一方”、“一角”、“旗”,表示封藩的意思。“贝勒”为管理众人、“贝子”为“天生”贵族之意。
“公”以下的四个等级的将军,分别相当于一、二、三、四品的官职。王爵有“功封”和“恩封”之别。“功封”即有军功勋劳而封,可以代代按原爵世袭;“恩封”即降袭爵位,如亲王的后代可逐代降一等爵位而承袭,至镇国公这一爵位便不再降袭,可代代世袭镇国公的爵位。世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另有世职四级: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此四级多用于阵亡者的后代。世爵中的“子”、“男”视为正一品官职,“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
清代的封爵除大量用于皇族外,为了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盟,在清初对蒙古各部各旗封了许多异姓王和“贝子”、“公”、“台吉”等爵号,这就是清代大量“蒙古王公”贵族的由来。至于对汉族中的文臣武将,作为笼络手段,选择效忠清王朝的人,给予一定的爵位。如清初对吴三桂等人的封王,只不过是利用降清军事集团的权宜之计,封爵后不久即行撤藩。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