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2025-01-06 10:33: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它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教师应该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科学学习相结合;要注重过程,关注结果;整合其它学科资源,拓展教材内容;随机展示,激励相随。正文: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它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 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学生们在学校的学农地中栽培食用仙人掌时,进行社会调查时等,都必需要学生们共同合作,同甘共苦。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并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育人过程,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学校的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如我们在组织学生通过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实践、体验等综合实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如通过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科学规律,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样为将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 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个特点,为此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十分重视社区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雏鹰假日小队”开展了“绿色小天使”、“环境小卫士”、“家乡小画家”、“土壤资源调查”、“家庭科普站”等多种校外、家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良好品德,从小受到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学生科学学习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紧密配合。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学科中渗透实施办法”,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我们十分重视各学科间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科学教师和美术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创作叶贴画,科学教师指导学生采集识别植物叶子,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叶子的天然形状组合成巧夺天工的图案,语文教师为它写歌词,音乐教师为这幅画谱曲。综合实践课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各科联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很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六、要注重过程,关注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七、整合其它学科资源,拓展教材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农村课程资源相对缺少的情况下,做好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沟通和整合,能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如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如《圆明园的毁灭》、《只有一个地球》等教学主题。美术教材中《各种各样的折纸》、《编织的技巧》。科学教材中的《有趣的电磁铁》、《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在教学《我们身边的污染》这一刻时,不妨可以借鉴数学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数字中体验“白色污染”的可怕,唤起环保意识。各门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视听材料,同样可为综合实践课所用。八、随机展示,激励相随。小学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然而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非在结束时才出现,在整个活动操作过程中,一是实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取得了小小成功时,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提供展示机会,而且每一次展示都要伴随着激励,可以是口头评价或奖励小红花,也可以写一句赞美的话。而且这种针对展示的评价是生生、师生互动。例如:有一个研究“爬山虎”的小组,他们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褐红色,然后叶尖变成浅绿,再过几天叶子才成嫩绿色,跟其他植物不一样。他们马上自我汇报,便要他们在班上抽时间讲一讲,这就是一种即时展示。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凭着热情,带着冲劲,我们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片繁华,一阵热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留下高兴了半截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一片大好形势下,大家急不可耐地一头扎进去,缺少筹划,准备不足,结果造成了方向的迷失,过程的困扰,终点的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