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或“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
异性恋
同性恋
双性恋
无性恋(asexual)
性欲的对象可以是没有生命的或非人类的。少数一些人声称自己是无性恋,对任何人或物都没有性渴望。
很多人区分性取向和性行为。从这种观点来看,性节制对一个人的性取向没有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异性恋处男或一个同性恋独身主义者。一些赞同者坚持认为热衷于从事同性性行为的异性恋者(例如在监狱中)并不应该被认为是“双性恋”。
过去对性取向的决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一种情况下,一个人当仅当他们进行了同性性行为,就被认为是同性恋;但是有时一个人可以偶尔进行同性性行为,但在取向上仍被认为是异性恋者。
在20世纪晚期,同性恋权利提倡者使用“性偏好”这个词来提升这样一个观念: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他们喜爱的伴侣,无论是异性或同性。现在“性取向”这个词受到同性恋权利赞同者的青睐,他们用它来强调确定的性身份认同,虽然这两个词语都在被人们使用中。
“同性恋”和“异性恋”能够写在脸上吗?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也许用不了1秒钟,人们便能够通过简单一瞥准确判断出一个人的性取向。这一发现建立在一个逐渐成熟的理论之上,即下意识的思维判断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多的指引,而这是人们之前未曾想到的。
人类非常善于对他人作出迅速判断。在心理学家Nalini Ambady和Robert Rosenthal于1994年完成的一项标志性研究中,受试者在观看了两分钟的授课录像后对教授教学能力得出的结论,与学生在学期结束后写出的相关评价居然惊人地相似。这一结果导致心理学家开始思考,人们在匆匆一眼中还能够发现什么。
现就职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美德福德市Tufts大学的Ambady和同事Nicholas Rule对人的性取向产生了兴趣。他们向受试者出示了90幅男性(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和女性的面部照片,时间间隔从33毫秒到10秒钟不等。结果显示,当时间间隔达到100毫秒或更久时,受试者能够正确判断出这些人的性取向的几率接近70%。然而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这些志愿者则不容易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当时间间隔超过100毫秒后,他们的正确率也不会有更大的提高。研究人员在即将出版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Ambady表示:“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增加暴露时间并不能改变最终的判断结果。”
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通市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Paul Eastwick强调,罗曼蒂克的吸引力真的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奏效。他说:“如果人们能够很快对他人与性别有关的特征作出准确判断,那你不得不停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如何在毫秒级的时间里评估另一个人的浪漫潜质。”
斯特瑞尔斯市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家David Kenny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证明了大脑具有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的非凡能力。但是他指出,针对某些面孔的判断正确率总是低于50%,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脸很难被读懂所致。
看看他或她是不是对同性有着正常人觉得超出友谊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