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典故、笑话
【发 音】 yī máo bù bá
【释 义】 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 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歇后语】 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灯 谜】 铁公鸡;最吝啬的人
【示 例】 李四是个铁公鸡,吝啬得一毛不拔。
【典 故】
1.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2.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入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参考资料:
1.一毛不拔
2.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他说:
3.“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4.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5.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6.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
7.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
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