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如何分类

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如何分类?
2024-11-30 20:08: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统一的零售贷款分类和账户管理政策》(以下简称本政策)建立了金融机构对零售贷款分类和处理的标准。监管当局(储备银行、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和储贷机构监管委员会)将零售贷款分为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分别定义如下:

次级:是指那些不能够被净现值、债务人还款能力或者抵押品充分担保的资产。此类资产存在明显缺陷或会影响债务流动性,如果出现问题,银行将承担一定的损失。

  §可疑:归为次级类的资产如果还有以下列出的特性,则被认为是可疑的:基于目前的情况、条件、价值,银行难以全额收回贷款。

  §损失:如一笔资产或其部分资产无法收回,且其账面价值甚微,不足以在账户中存续下去,则可划分为损失。划分为损失类的资产不一定绝对无法收回或者没有折后价值,而是即便未来可以收回部分资产,也没必要延期冲销该笔实质无价值的资产。

  监管当局并不要求银行严格采用上述分类标准,但银行对贷款的分类标准应该与该标准大体一致。

  本政策中,零售贷款是指对家庭、家庭成员和其他个人支出的开放式和封闭式贷款,包括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零售贷款包括了由个人房产担保的个人贷款、首笔按揭贷款、家庭权益(home equity)和家庭改进贷款(home improvement loans)[1]。由于零售贷款组合通常由大量的小额贷款组成,采用逐笔评估的方式分析零售贷款组合的质量,不仅不经济,而且将会加大监管当局和被监管银行的负担。

  银行发现单笔个人零售贷款出现损失时,应当对该笔信贷损失作记录,在任何情况下核销都不应超过本政策规定的时间。本政策不反对银行采用更保守的内部政策。根据贷款回收的经验,如果某类组合以往存在高损失率和低回收率,则应制定更保守的标准。

  个人借款者的还贷情况能比较好的显示零售贷款的质量。一般地,零售贷款应按如下标准分类:

  1.合同到期后累计逾期90天的开放式或封闭式零售贷款,应被划分为次级。

  2.累计逾期120天的封闭式零售贷款、逾期180天的开放式零售贷款,应被划分为损失并予以冲销[2]。冲销非房地产抵押贷款时,如果抵押物确实能够回收且回收工作已进入程序,贷款冲销应考虑刨除出售成本后的抵押品价值。

  3.一至四人家庭的居住房地产贷款和家庭权益贷款,逾期90天或者贷款价值比超过60%的应划分为次级。贷款价值比未超过60%的居住房地产抵押贷款,一般不单纯根据拖欠情况进行分类。同一家银行对同一借款人发放的家庭权益贷款以及合计贷款价值比不超过60%的高级抵押贷款,也无须分类。但是,对于银行未持有高级抵押物的家庭权益贷款,如逾期时间超过90天,即使贷款价值比未超过60%,也应被划分为次级。

  对于居住房地产担保的开放式或封闭式贷款,必须在逾期180天内进行现值的评估。如贷款余额超过了刨除出售成本后的抵押品价值,超出部分应划分为损失并予以冲销。

  4.破产涉及贷款应划分为损失,如银行无法证明或提供借款人能够重新还款的依据,应根据收到法庭破产通知60天、本政策规定时限孰短的原则及时冲销。贷款损失也要从抵押品价值中扣除。借款人重新显示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且至少还款6个月,贷款部分可划分为次级。

  5.欺诈性贷款应划分为损失,并根据发现后90天、本政策规定时限孰短原则及时冲销。

  6.对已去世者的贷款,应划分为损失,并根据损失确定时间,或本政策规定的时限孰短原则及时冲销。

  分类应考虑的其他问题

  如果银行的书面记录表明,逾期贷款担保状态良好,处于清收状态且清收不会受到拖欠情况的影响,则该笔贷款无需进行分类。其中,担保状态良好的贷款是指由不动产或个人财产抵押的贷款,包括估计价值减去出售成本后仍能弥补贷款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的证券。处于清收状态是指已努力或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并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90天内收回贷款或贷款保持为正常状态。

  开放式和封闭式信贷的部分还款

  银行应使用一种或两种方法来确定部分还款。偿还了不低于90%合同额的逾期贷款可被视为全额还款。银行也可以加总已还款金额并将应收部分作为贷款管理。例如,每月应偿付300美元的贷款,如果借款人每月只偿付150美元并偿付6个月,则贷款应为900美元(每月少还150美元*6个月),也可认定该笔贷款逾期3个月。银行可以选择上述任一方法或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对其贷款组合进行识别,但对于单笔贷款,则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方法。

  账龄重估、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

  账龄重估、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的定义如下:

  §账龄重估:未收齐到期的全部本金、利息和手续费,而将拖欠的开放式贷款账户还原到正常状态。

  §展期:延长封闭式贷款的还款时限,并根据延长的月数重新计算到期日。通过执行展期操作,该贷款显示为正常。展期费用必须在展期时收齐,不能通过贷款获得。

  §延期:在不影响其他条款(如到期日)的情况下允许延期归还封闭式贷款。通过执行延期操作,该贷款显示为正常。

  §续借:对到期的封闭式贷款,以相同的本金和相似的条款继续发放。

  §改写:通过调整贷款条件(包括还款额、利率、分期付款计划或最终到期日)重新发放现有贷款。

  开放式贷款的账龄重估以及封闭式贷款的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可用于帮助借款人度过暂时的财务困难,例如失业、突发疾病、或者诸如失去一名亲人之类的家庭变故。允许账龄重估、宽限、延期、续借和改写,会模糊投资组合的真实表现和拖欠情况。当然,如果基于新的还款意愿和偿还能力,并根据稳健的内部政策进行架构和控制,可以审慎地采用上述方法。

  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并保持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以便于管理层充分控制监测、监管人员检查账龄重估、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操作。和修改其他合同条款一样,重估账龄、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的决定需要得到银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能识别和记录贷款的账龄重估、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等操作,包括记录此类操作的次数。文档记录的内容通常显示银行人员同借款人的沟通、借款人同意全额支付贷款、借款人有偿付能力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还能跟踪和监测那些已经对重估账龄、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或处于监测程序中的贷款的总量和表现。

  开放式贷款

  要对开放式贷款重估账龄,银行必须建立并执行一套合理的政策。可重估账龄的账户应呈现以下特点:

  §借款者有新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贷款至少存在了9个月;

  §借款人连续3个月支付了月度最低还款额或累计偿还了等值还款额,且该还款不能由银行提供。

  开放式贷款的账龄重估,每12个月不能超过1次,每5年不能超过2次。银行可以使用更保守的账龄重估标准。例如,一些银行在开放式贷款的期限内只允许重估一次账龄。另外,对超限额贷款,如果贷款金额降至拖欠信用额度之下前银行未对该借款人发放其他贷款,则可对当前贷款重估账龄(包括超限额贷款本金、利息和费用)。

  进入清收程序的贷款也可重估账龄,这类贷款包括已进行内部清收的贷款,也可以是由第三方通过债务诉讼进行清收的贷款。重估账龄的前提是银行必须至少连续3个月收到月度最低还款额或累计收到等值的还款,且清收或债务管理程序允许这样的处理。不同于对一般零售贷款每12个月不能超过1次、每5年不能超过2次的账龄重估限制,清收贷款的账龄重估次数每5年不能超过1次。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应根据程序类型对本金的减少和冲销情况进行跟踪。

  封闭式贷款

  银行应坚持采用明确的标准,控制封闭式贷款的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该标准应体现以下几点:

  §借款人应显示出新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限制展期、延期、续借、改写的次数和频率

  §禁止对未付利息和费用追加贷款

  管理层必须建立和维持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报告和内部控制体系,以助于清收并确保及时发现损失。为此,管理信息系统应追踪那些已经用过展期、延期、续借和改写的贷款的本金减少情况和冲销情况。

  监管注意事项

  监管人员要确保银行一直遵循本政策,当然也允许在总体分类政策中存在例外条款。如果银行能够明确证明还款不受拖欠情况影响,那么该贷款不需要被分类。例如一些由可销售的抵押品担保并已进入清收状态的贷款、由可偿付不动产担保的贷款以及由有效的保险支持的贷款。

  本政策允许监管人员对未出现拖欠但已有不良信用苗头的单笔零售贷款进行分类。同样,当贷款标准不严格、将导致信用风险,并且账目管理存在缺陷时,监管人员可以对零售贷款组合或部分贷款进行分类。

  除了贷款分类,监管人员还应确保银行的贷款准备金充足,至少足以弥补贷款组合的损失。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和账户管理系统,包括审慎的零售信贷政策、确保与监管当局政策相一致的措施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等。内部应能确保政策的实施。缺乏稳健政策的银行未能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银行,都将受到批评。

  执行

  银行应从2000年12月31日起向监管机构提交报告。

  [1]家庭改进贷款是指银行发放的仅用于对住所或相应的不动产进行改进的贷款。

  [2]本政策规定,冲销必须在月末前执行。如果在120天或180天的冲销时限后收到了全额还款而且又在月末前,则应考虑冲销是否合适。OTC的12CFR560.160(b)规定了存款银行要对损失建立充分的准备金账户。有定期还款时间表的开放式零售账户也应遵循封闭式贷款的冲销时间规定。

  来源:银监会网站

回答2:

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进行分类是根据贷款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程度进行的。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贷款用途分类:商业银行会根据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将零售贷款进行分类。例如,房贷、车贷、消费贷等不同的贷款用途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2. 还款方式分类: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方式,商业银行也会对零售贷款进行分类。比如按月等额本息还款、等额本金还款等不同的还款方式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3. 贷款风险分类:商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对零售贷款进行风险分类。例如,将借款人按照风险等级分为优质客户、一般客户、风险客户等不同的类别。
总结起来,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的分类主要包括贷款用途分类、还款方式分类和贷款风险分类这三个方面。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针对不同类别的贷款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扩展资料:
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的分类不仅有助于银行了解各类贷款的风险特点,也方便银行制定相应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分类后的贷款数据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准确的经营分析和风险评估,为其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进行分类管理,有助于银行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保障经营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的分类标准可能因银行而异。不同银行可能会根据自身经营策略、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分类。因此,在选择和申请零售贷款时,借款人需要了解不同银行的分类标准和政策,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
以上是商业银行对零售贷款的分类方式及其意义的简要说明。商业银行通过分类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贷款进行管理和风险控制,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贷款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银行自身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回答3:

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仍有很多因素会加大新增不良贷款的数目。银监会将严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持续监管分类准确度,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并将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路径和趋势,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

  努力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 

  长期以来,贷款的信用风险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几乎占据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绝大部分。在日前举行的银监会主席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总结了2003年扩大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以来的得失。他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行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绝大部分机构还没有按照五级分类方法对非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考核。”并指责一些机构“重形式轻实质”的走过场行为。
 

  其实,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从1997年开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正式明确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要建立垂直领导体系;1998年又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用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的不良贷款;2004年,又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时对历史不良贷款进行彻底的剥离和处置。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也在马不停蹄的进行当中。

  经过综合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全部达到国际良好银行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重新认识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的监管,是摆在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

  不良贷款存量下降

  由上图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总体上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建两行注资后剥离及核销了大量不良贷款所致。不良贷款状况整体趋于好转,是在总体贷款规模不断增长、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趋于严格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形成的。图中反映的2002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曲线逐步背离现象,主要是由于近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步走出通货紧缩,贷款投放逐步加快所致。由长期趋势图也可以看出,三年来不良贷款的下降不仅仅有注资、剥离等政策性因素,商业银行切实改善了运营机制和经营管理是不良贷款下降的内在原因,当然这也体现了银监会成立以来对不良贷款加强监管和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取得的成效。

  新增不良贷款如何形成

  在股份制改造前,行政干预是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但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社会信用和法律环境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对不良贷款的集中剥离和处置使部分企业产生了“赖账受益”的错觉,这对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将不得不继续面对企业和地方政府逃废银行债务、地方保护等风险并承担由此带来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司法部门执法出于各种目的对债权人保护不力,与金融运行密切相关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比如,1986年版的《企业破产法》是改革初期确定的,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也是导致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宏观经济方面。现行的投资体制常由于地方政府的好大喜功造成行业过热、产业结构失调、生产能力过剩,给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对行业贷款比较集中的银行表现得尤为突出。

  金融市场方面。一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国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过度依赖金融中介,资本市场融资困难也加剧了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恶化,使企业经营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二是我国长期实行金融压制政策。尽管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贷款已无上限,存款亦无下限,但对存款利率的压制,使平均资金成本偏低,造成全社会的投资冲动,加速了大企业集团低成本的盲目扩张,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增加了银行贷款集中度风险。

  银行内部管理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并非意味着成功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减少内部委托代理环节,提升对分散、庞大的组织体系的管理水平,都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控制不良贷款的发生、确保改革的成功,是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认真研究和思索的问题。

  不良贷款影响实体经济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良贷款在全社会的货币经济视角下并无资金损失,也无社会资源的减少,只是资金所有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转移,是一种“零合”博弈,甚至认为不良贷款的背后是实体部门资源的优化组合过程,根本不存在社会福利的损失。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和有害的。

  不良贷款的形成是整体经济金融问题的集中反映。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无论投资成败与否,投资过程就是创造产值的过程,但投资失败将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财富的贬值。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看,资源投入没有产出或未达到应有的产出,必然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比如,过去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几乎全部贷给了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却只创造了全社会不足30%的产值,银行大量资金流向无效率和低效率的企业,形成了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坏帐。这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造成了银行的“惧贷”心理,最终阻碍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进而影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005年如何监管

  2005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逐步到位,银监会改变了过去针对历史不良贷款包袱的简单“双降”监管法。而是严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持续监管分类准确度,努力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路径和趋势;结合各行资本充足和拨备充足状况,综合评价各行抵御风险能力,实行差别化监管,同时加大透明度建设。

  2005年,银监会将持续监管分类准确度,加大对不良贷款真实性的现场检查力度,考核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在贷款质量偏离度检查中主要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具体采用以贷款客户为抽样单位的PPS不等概率抽样法。从方便性与国际惯例方面考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偏离度考核,采用不良贷款比例绝对偏离度。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情况将纳入对该机构评级和对有关高管人员的考核评价当中。对偏离度较大的银行要明确必要的后续监管手段,跟踪该机构整改情况。

  2005年银监会将通过建立贷款质量迁徙情况统计制度来全面统计和分析有关情况,加强对不良贷款变化情况的监测和风险提示,反映不良贷款形成和变化趋势,推动银行机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贷款迁徙变化情况表的分析可从贷款迁徙情况、当年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当年新形成不良贷款情况、不良贷款的处置情况、不良贷款的重组情况、不良贷款变化的因素贡献、不良贷款的周转情况、不良贷款期初期末形态对比情况等八个方面进行。

  另外,商业银行当年及短期内不良贷款的下降有很大的操作余地,如果只注重对商业银行当年或者短期的不良贷款变化情况进行考核,或过分强调当年的不良贷款监管成效,就容易造成商业银行的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反映当年不良贷款“双降”情况的同时,还应整体反映一个时期以来不良贷款的总体变化趋势。通过短期与长期分析相结合,科学地把握不良贷款走势,客观、全面地评价监管工作和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效。

  2005年,银监会还要实行分类考核,进行差别监管。具体思路如下:

对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经营状况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测和考核,应特别关注新发放贷款的不良率,看其是否能达到国际良好银行水平,还应对新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同时,要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中心,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信贷管理,对规模相对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是集团客户、关联贷款情况以及和风险管理状况。对于其他经营状况较差、历史包袱重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堵塞管理方面漏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切实按照有关标准准确进行贷款分类,把不良贷款的基数搞准,在要求不良贷款“双降”标准的情况下,做实利润,增加拨备,采取多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多渠道筹集资本,充实资本金。(《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7月4日)

回答4:

  2005年,银监会还要实行分类考核,进行差别监管。具体思路如下:

对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经营状况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测和考核,应特别关注新发放贷款的不良率,看其是否能达到国际良好银行水平,还应对新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同时,要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中心,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信贷管理,对规模相对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是集团客户、关联贷款情况以及和风险管理状况。对于其他经营状况较差、历史包袱重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堵塞管理方面漏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切实按照有关标准准确进行贷款分类,把不良贷款的基数搞准,在要求不良贷款“双降”标准的情况下,做实利润,增加拨备,采取多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多渠道筹集资本,充实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