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而名扬海内外,对这一“于丹现象”,域外汉学家们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更强调“研究要回到原著本身”。
在此间参加世界汉学大会的美国乔治敦大学东亚系魏若望教授认为,《于丹〈论语心得〉》只是一家之言,“对孔子理论的解读并不能被认为是孔子理论本身。研究一种理论我们还是要回到原著本身。”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柯楚兰教授说,于丹的讲座对于向大众普及古代经典有一定作用,但要想真正了解这一古老文化,人们最好还是走进大学里做深入研究。
域外汉学家们在接受访问时认为,对经典不断进行阐述是件自然的事情,国外对孔子和老庄等中国经典的解读也有很多版本。
英国汉学协会会长司马麟说,类似讲座在英国也有,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一夜之间成了电视明星,观众对这类节目普遍反映不错,提升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研究的兴趣。
“但是,解读经典的人要注意,不能把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让人辨不清真假,结果误导了观众。”司马麟说。
虽然汉学家们站在学院派立场对“于丹现象”有所保留,但人们也发现,孔孟老庄等所代表的“东方智慧”,正与西方的国际经济伦理学联姻,成为西方汉学研究的最新发展之一。
首先因为她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学历资历高,对于讲学方面具备多方面的了解。
论语的魅力在于精细的去品,讲的固然是种方法,但是觉得还是有点单调啊!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如果拿到当今社会来讲,主要是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的一些关系和如何处理。
最大特点是,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将一些简单的道理用《论语》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