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占地面积3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已完成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20万元,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5000余人;学院设有文法、经济、教育、艺体、计算机、工业工程、农业工程等七个系,一个中专部和一个农科所,拥有799名教职工;学院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数控机床加工、金工、生化、会计模拟室、平面设计、制图室、语音室、多媒体等专用实验室120个,校内实训基地12个;2200多台高性能微机组成的校园局域网通过宽带与因特网联网;图书馆藏书58万册,订有各类报刊1000多种,设有功能完备的电子阅览室;学院文体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位居全省职业学院系统前列。在山东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东营职业学院达到优秀等级。在2005年全省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东营职业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在全省17所优秀院校中名列第三;2006年底,东营职业学院以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
二、区域优势
学院所在的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基地。东营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二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人均消费水平在山东省名列前茅。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山东省人民政府又批准东营市为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已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东营市的建设硕果累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特别是东营市实施的“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引来了包括世界五百强在内的诸多著名企业投资,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黄河三角洲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异军突起,工业、农业、服务业亟需大量高等技能型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东营职业学院是培养大众型、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的办学思路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以特色树形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充实、调整、提高、完善”和“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并重的师资建设工作方针,坚持“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待遇留住人、制度管理人”的人本主义原则,全面实施“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269人才工程”,制定了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以最宽松的政策鼓励教师深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学院的799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643人,专业教师450人,“双师型”教师320人,双师教师比例71%以上,其中博士11人,硕士415人,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173人,学院还设立了特聘岗位,聘请了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巴萨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世界知名环保专家、博士生导师逯高清、马青博士,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翁跃进教授等为客座教授,从省内外生产科研一线聘请了80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成为创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坚强柱石。
五、实验实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学院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和完善了数控加工车间、单片机实验室、会计模拟室、平面设计、制图室、语音室、仿真实验室、专业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12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12个校内实习基地,装备了5000多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基础实验开出率98%以上,专业实验开出率95%以上,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此外,学院还建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30余处,形成了校内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的技能训练平台,设立了32个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6个专业的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2003—2005年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证书考取率95%以上,2006年达到100%。学院还与1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协议书,把实习项目放到工厂的车间、施工的工地,既增强了实践的时效性,又拉近了学习与就业的距离。
六、教学管理与改革
强化教学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尽快形成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基础,学院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首先,建立了规范的教学运行和监控机制,健全和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制度完善,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有法可依;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建立起严密、规范的考试工作制度,推行教考分离,实行重修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现场教学和岗位能力培养,实行“123”培养模式: 1条主线---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 2个转变---从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3个对口---基础知识与后续的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对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以信息化带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实现所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积极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在学籍管理上,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教学管理数字化为基础,以学分制建设为切入点,优化质量标准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适合弹性学制的灵活管理模式,实行主辅修制、重修制、跨专业选课制,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积极推行学分制,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产学研结合及交流合作
学院始终坚持“科研先导、质量立校”的方针,以科研促提高,以科研促发展,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960篇,被SCI、EI索引17篇,主编或参编论著43部。学院还承担着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29项。学院农科所,作为全市农业科学研究重点单位,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工作重点,组织实施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为东营市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大面积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在计算机、餐旅管理、营销、造纸、财会、环保等多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学院建设了中法友谊葡萄园;多次邀请日本土壤环保专家江鹰博士,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巴萨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世界知名环保专家、博士生导师逯高清博士,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翁跃进教授等进行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承担了中匈、中捷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派出12人次进行科技考察,引进种质40余份,接待对方科研人员10人次。申请的中印、中德、中澳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正在积极争取立项。2006年11月,学院与德国恩德能源有限公司举行了合作办学签字仪式。学院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和协作关系。
八、专业建设
东营职业学院现有43个招生专业,涵盖12个专业大类,26个专业类。学院建成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二个省级示范性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7个院级重点专业。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重点发展工、管、农、经等专业,适度发展文、法、教育等专业,努力促进专业交叉与文理渗透,通过调整与改造,培育与扶持等方式,逐步实现“5818”专业建设目标,即5个国家级示范性专业,8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8个院级重点专业,建立起工、管、农、经、文、法、教育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专业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达到先进水平。
学院设有社会知名人士与企业家参与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力求每一个专业的设置都贴近明天的就业市场。学院还不断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与科英集团、蓝海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协议,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
晕· 楼上的回答说的不是东营职业学校的··· ,油田额没有去那个学校的··就业的话一般公司和企业都能去,除非个人特点突出,可以去好一点的企业·
感觉好像不怎么样。。。好像都是些油田子女去学一些跟石油有关的专业等招工吧。。